第B08版:老法今说

小雪,一片飞来一片寒

本文字数:3562

  □郑学富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此时,冷空气强劲南下,气温普遍下降,寒风萧瑟,万物全无生机,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由于大地尚未过于寒冷,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小雪》诗说:“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节到小雪天下雪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现代诗人左河水的这首《小雪》诗,用简洁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科学准确地介绍了小雪节气的气候、天气情况,描写了此时在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地区飘起了初雪,白雪皑皑,寒风呼啸,一路南下赣中,所到之处草木凋零,风摧落叶,大地一片萧瑟。陶渊明曾经“采菊东篱下”的庐山脚下,遍地的野菊花在寒气的摧残下,已经枯萎败落。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季节,斗寒傲雪的腊梅之花蕾正在悄无声息地迅速成长,让人们感觉到了大地的生机。这首诗让人们对小雪节气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虹藏不见就是彩虹藏起来了,古人认为虹是阳气之动,而冬季是阴气上升,所以虹就看不见了。从科学道理上讲,冬季雨量减少,空气干燥、水分子不足,而降雪是难以形成虹的。唐代诗人徐敞有《虹藏不见》诗曰:“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历长。”小雪正值阳历11月下半月,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翻山越岭,向南侵袭,气温下降,阴气下沉,阳气上升,以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唐代诗人无可在《小雪》诗中写道:“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大规模的冷空气强劲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于大地尚未过于寒冷,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按照气象学降水量分类,雪的大小也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下或几小时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者,为小雪。但是,这要看当年的气候变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所以民间有“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的说法。

小雪铲白菜

农谚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小雪时节,正是大白菜的收获储藏最佳时期。

大白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就发现了白菜籽。大白菜古时称“菘”。晋代张勃编撰的《吴录》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家“陆逊催人种豆、菘。”到了唐代,大白菜被广泛种植,并且是宴请宾朋的一道佳肴。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生坎坷曲折,分司东都洛阳时,与孟郊、卢仝、李贺、贾岛等形成了“韩孟诗派”。有一年冬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论诗,韩愈把新收获的“菘”切成细丝,和新挖出的冬笋一起慢炖,众人品尝后赞不绝口,韩愈兴奋之余,写下了“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的诗句,盛赞“菘”之美味。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好友周载罢渝州太守后回到郢州别墅,特作诗《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曰:“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当作一种遗憾。唐彦谦也有《移莎》云:“试才卑庾薤,求味笑周菘。”

到了宋朝,开始将“菘”称之为“白菜”。如北宋诗人吴则礼有《周介然所惠石铫取水瀹茶》诗曰:“拟向山阳买白菜,团炉烂煮北湖羹。”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有《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诗云:“新春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虀,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名菘。今谓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俗语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古人之所以喜食大白菜,是因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有食疗功效。民间也有“百菜不如白菜”“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语。唐代食疗家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美食家苏轼有诗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把白菜与羊羔、熊掌相媲美,其味道之鲜美可见一斑。南宋词人朱敦儒有词《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曰:“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本草纲目》记载:“(白菜茎叶)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传佳。和中,利大小便。(子)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钝。”国画大师齐白石爱吃白菜,更爱画白菜,一生画了很多白菜,其中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几颗鲜红的辣椒,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齐老称白菜为“蔬之王”,可见其钟爱程度。

古人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之说,大白菜必须在小雪之后收获贮藏味道才甜美。宋代范成大有《田园杂兴》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是说冬日雪后的白菜比蜜藕更加鲜美。也就是说白菜必须经过雪霜打后味道才甜美。白菜在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以防止冻坏,收获时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收获后菜帮生硬,味道青涩,不能马上储藏,要将白菜根部向着太阳晾晒3至4天,待白菜帮发软后再储藏。这样白菜既好吃又耐储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白菜之类的蔬菜里含有淀粉,经雪霜以后,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就会水解而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再经过麦芽糖酶的作用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是甜的,并且容易溶于水,所以,白菜就变得味道醇厚丰满,香甜可口。

小雪谚语与农事

谚语说:“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在以前,小雪节气以后,人们便开始猫冬,或倚在墙根晒太阳,或围在屋内烤火盆。而如今是人勤地不懒,变冬闲为冬忙。

如今在黄河流域流传一则谚语:“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古时候,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如常见的大众菜萝卜就要在小雪时节收获,将叶子摘除,不要去泥,挖一地窖,将萝卜放进去,上面用芦苇扎的篱笆盖上,铺上稻草,再覆盖一层厚厚的松土,千万要留一个通气孔,将一束芦苇扎在一起,插在通气孔中,这样既能通气,又能防止雨雪漏进来。然后将地窖门封上,人可以出进,随吃随取。冬小麦的田间管理不能放松,一些树种都已成熟,也要收获储存,以备来年开春的植树绿化。此外,要抓住农闲时机,大搞冬季积肥、造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开挖坑塘,配套沟渠。果农也开始为果树剪枝,做好果树的防冻越冬。

农谚说:“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小雪节以后,将留春的土地深耕晒垡,既能疏松土壤,又能将蛰伏冬眠的害虫翻露冻死。

“大小冬棚精细管,现蕾开花把果结。”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的普遍兴起,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要跟上,管理更为重要。“农家副业要大搞,就地取材用不了;油房粉房豆腐房,赚钱养猪庄稼长;苇蒲绵槐搞条编,来料加工把钱赚。”有的地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副加工业。近年来,农村经纪人方兴未艾,他们走乡串户,发动一家一户的留守妇女搞来料加工,然后统一销往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多渠道开拓致富门路。有的地方充分利用冬闲时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乡镇村居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技兴农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各地的谚语和农事也不尽相同。在江南一带有谚语说:“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也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而在华南地区,此时的田野里仍是葱绿一片,生机勃勃。福建有农谚说:“小雪点青稻”,青稻指的是晚稻,这时晚稻才刚刚播种。广东则有谚语说“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指农活仍然是红红火火,此时正是收获晚稻,播种小麦的季节。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小雪过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但是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到处是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一派繁忙景象。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昂首阔步,走向进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8 小雪,一片飞来一片寒 2019-11-20 2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