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法徽的重量

本文字数:857

  □刘天翔

每当我在胸前佩戴这枚小小的法徽,都会不由地想起几年前曾经访谈过的一位资深法官。如今的她已经荣休在家,但对于法律职业的坚守依然强烈如初,不变如昨。

三十年间,她在正义与邪恶间挥舞法治的利剑,在情感与理智间维系法律的威严。

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工人成长为定分止争的法官,这份职业带给她无上的正义感、尊严感和使命感。她说人生的偶然就是命运,但命运绝不仅仅只是偶然。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第一次佩戴上法徽。面对当事人之间纷繁的利益纠葛和激烈的当庭论辩,她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在她看来,一份案件卷宗就如同一件稀世珍宝,虽不至于经受历史的尘封,但也会在档案柜中无声地诉说法治的故事;一份庭审笔录就像是一份引人入胜的剧本,其中不仅除夹杂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还必然会渗透着法理与情理、规则与原则、论证与辩驳。

法徽之上,天平闪耀;方寸之间,正义尽显。这位资深法官在审理和评议案件的过程中时常常将感悟记录下来,日后翻阅必将感慨良多。

她说,案件的调解和判决就如同对法律玉器的精雕细琢,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任何环节的疏忽甚至缺失都可能造成对结果的误判。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使她体悟颇深,沉甸甸的法徽见证着她的求索精神和工匠情怀。专注细节,精雕细琢,明德至善,精益求精。法官的专业素养在工匠般的锻造中逐步提升,法庭的威严氛围在工匠般的塑造中逐步形成,法院的文化制度在工匠般的求索中逐步传承。

她说,感谢三十年的经历,教会她勤于耕耘、勇于探索,也教会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十年时间很长,长到她已经难以记清自己曾解决过多少纠纷、接待过多少当事人。三十年时间也很短,短到她对法律职业的热爱还依然如磐石般坚定执着。

时光已经荏苒数载春秋,其间经历过的人和事有些她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可还有一些虽称不上刻骨铭心,但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就如同她多年前第一次佩戴上法院的徽章,每当用右手触摸到左心房,她说自己似乎还能听到那平静的回响。

——声音中所承载的,或许就是法徽的重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法徽的重量 2019-12-02 2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