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逾40万人次

本文字数:125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截至10月底,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达40.38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8859.08万元。昨天,记者从推动长三角地区医保一体化发展论坛获悉,目前,异地门诊结算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联网医疗机构达到3800余家。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间人员交流及异地工作、生活、旅游频繁,对医疗有着共同需求。去年在三省一市医保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于9月推出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与2017年推进的住院异地结算相比,门诊异地结算更为复杂、受益面更广,与长三角群众关系也更为紧密。

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介绍,上海作为全国医疗高地,门急诊服务总量保持高水平,去年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2.6亿人次、出院总量447.33万人次,其中外地病人占比分别为14.17%、29.25%。医疗卫生是上海服务品牌亮点,上海三级医院收治外地就医患者最多,居患者异地就医流入地首位,在全国范围异地就医流入总人数中占比19.93%。异地来沪就医人员中超过一半来自苏、浙、皖。经过一年多努力,截至10月底,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达40.38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8859.08万元。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知晓度不断上升,结算量还将稳步增长。

据了解,目前,异地门诊结算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联网医疗机构达到3800余家。长三角居民都可以带着医保卡实现住院和门诊直接结算、实时报销,为群众看病就医真正提供了方便。与住院结算相比,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数量大、频次高,要求结算响应速度快,还要确保异地结算时医保基金安全可控。上海牵头开发了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信息平台,采用“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的异地支付模式,与各城市几千家医院信息系统兼容,所有上传数据有了共同标准。通过三省一市坚持推进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给患者带来了更多便利。从现实意义讲,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解决了长三角地区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异地转诊四类重点人员的现实需要和后顾之忧,释放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致辞中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央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立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是长三角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第一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总结交流四十年常委会履职经验,协商确定年度协同工作计划,人大工作交流更加密切,成果更加丰富。

殷一璀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医保一体化是三省一市人民群众极其关心的重要民生工程。本次论坛紧贴民生需求,体现了务实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导向。人大和政府要加强协同,更有针对性地完善医保一体化的法治保障,利用论坛集思广益,为推进长三角地区医保一体化工作探讨出更多的合作思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逾40万人次 2019-12-03 2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