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在自我救赎中燃放生命之光

本文字数:2485

  《南方车站的聚会》

导演:刁亦男

编剧:刁亦男

主演:胡歌  桂纶镁  廖凡  万茜  奇道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法国

语言:武汉方言

上映日期:2019-12-06

片长:113分钟

剧情简介:

南方某城市,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重金悬赏缉拿在逃罪犯周泽农(胡歌 饰)。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 饰)、周泽农曾经的好友华华(奇道 饰)、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 饰),各色人等各怀心事,相继被卷入这场罪与罚的追击漩涡。冒险与爱情,人性与救赎,这场特别的“聚会”该如何收场?善恶有道一念之间。

《南方车站的聚会》注定是一场无法碰面的“聚会”。从整体来看,影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来,所以故事的逻辑性和情节上都比较连贯。这点与《我不是药神》类似,但却远没有《药神》大众化。《聚会》更像是一部风格化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以及经过更多影视艺术加工的文艺片。结合着雨水场景以及打火机等道具的应用,导演将人物内心的刻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风格化影片考验演员驾驭度

还没上映前,笔者看过几分钟版本的宣传片,第一感觉该片像昆汀的风格,又像近年来韩国的黑帮片。此类电影都是风格化明显的黑色电影,将暴力美学应用到极致,打斗场面干净利落,让影院宽银幕下的观众肾上腺素飙升。

《聚会》的很多镜头都经过了特殊处理,不像《杀死比尔》或韩国黑帮电影里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时作为一部根据现实案件改变的电影,确实也很难突破成为非现实主义题材。

整体来看,《聚会》是近期国内影片中难得的佳作,不管从导演的功底、用心程度,还是几位主演的演技来看,都符合观影之前的心理预期。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主演用力有点猛,而配角的人物刻画则略显简单。

观影前曾与朋友探讨,胡歌的银幕形象相对正面且一直走偶像派路线,而《聚会》则是演盗匪头目,且冷酷狡黠、杀人无情。巨大的人物形象反差,胡歌能否把握得好?

果然,虽然胡歌极其用心地去演绎周泽农这个角色,但是他的眼神一直是“亮的”,不同于许多演员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变得有些世故和油腻,胡歌却仿佛没有这种“顾虑”,黑夜中,眼神亮得吓人,而且是一种饱含赤子之心的纯洁眼神。所以每每看到周泽农那亮晶晶的眼光,总会不觉出戏。

这并非说胡歌演得不好,恰恰相反,这部影片中,胡歌的表演突破了以往的角色束缚,算是一次成功的应战。

从现实角度讲,贼窝里的头目必须要狠,这一点上周泽农的“武力值”和“智商”足够震慑全场,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冷静、狡猾的人,却用一把枪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似乎又有些说不通。因为作为“违法犯罪”分子,他们理应知道,偷车与开枪,以及袭警(杀警)的性质完全不同。或许当时周泽农是被“猫眼”追杀而慌不择路,无奈开枪。但是如果再加入一点内心戏做铺垫,或许会更加自然一些。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身上,虽然整体感觉桂纶镁演技很赞,人物刻画也很生动,但是最后刘爱爱“出卖”周泽农,并领完30万元奖金给周泽农妻子杨淑俊则显得非常突兀。即便在警察队长车上,刘爱爱用了周泽农的打火机,以示对周泽农的承诺和完成遗志的信念,但依然让观众感到疑惑,因为刘爱爱与杨淑俊之间的戏份太少。

再看其他演员,虽然戏份也不算少,但都显得有些苍白,缺乏个性和立体感。笔者这样说,并非是为配角争取尊严,而是一部好的电影,确实应该在人物刻画上,更具层次感。

影片中的“水”与“火”

撇开人物角色不说,影片中几个场景和道具非常有意思。

电影开头的时候就是下雨,这样的天气在南方并不少见,但是放在影片里就必然有其意义所在。用阴雨天气开头,其实预示了悲剧的结尾。

影片的主色调为黑色,从视觉感官上来看充满了压抑感。当宾馆群架场面出现时,那滴在地上的红色鲜血,更加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让紧绷的神经,更加绷紧,而且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大的风险和危机将会出现……

在车站,刘爱爱与周泽农碰面,周泽农讲述了上面的一系列情节。讲述的过程中,雨更大了,那种潮湿、阴冷,令观众心中极度不舒适。这正是导演想要达到的目的,配合着感官上的不舒适,为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经历增加了更多的“艰难险阻”。

外面现实世界下着雨,其实周泽农心里也在下着雨,那是一种愁苦的情绪,借着雨天进行了实质外化。汪国真曾说过:“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而心雨的时候,再加上雨,那种压抑的心情无疑达到了最大化。此时再闪过几束车灯,那从雨中穿过的灯光,光怪陆离,支离破碎,像极了周泽农心里的惊疑不定和草木皆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雨就是水,而水在生活中的一大作用就是“清洗”。所以影片中多次出现雨(水),实际上,是剧中人物在试图进行自我救赎和洗刷罪恶。例如宾馆打斗戏之后,老板用沾着水的拖把将地上的红色血迹擦拭干净,就是在洗刷罪恶;周泽农最后被击毙时,倒在了水塘里,这是他最后的内心世界外化,也为刘爱爱把奖金给了周泽农妻子埋下了伏笔;影片最后,刘爱爱与杨淑俊相携走过一辆正在清洗的汽车,洗车的水花溅了两人一身,预示着她们的罪也将有结果呈现,果然字幕显示刘爱爱被带走调查……

除了雨水之外,电影里面一个道具贯穿始终,那就是周泽农的打火机。从刘爱爱在车站第一次见到周泽农时说“大哥,借个火”开始,这个打火机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与水的洗涤效果相反,火则是带来光明与温暖。

人都有两面性,即便“坏”如盗匪头目,也有他内心温柔的一面。即便刘爱爱欺骗了他,险些害他死于非命,周泽农仍然救下了刘爱爱,并且将最重要的“举报”环节,“交由”刘爱爱来完成,与其说是一种生命的豪赌,不如说这是一种人性的信任之光。许多人看到刘爱爱不告而别时,都说她出卖了周泽农,直到她拿出周泽农的打火机点烟,大家才恍然,这就是一种信物、一种托付,而刘爱爱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南方车站的聚会,周泽农最后也没有跟妻子杨淑俊见上一面。周泽农是杀人如麻的“魔头”,但是谁说魔头就没有爱,没有对家庭的责任感?自知必死,周泽农希望让自己的死更有价值,以此弥补对妻子的愧疚。在雨水的洗刷下,周泽农内心极度渴望自我救赎,打火机的火光就是他内心最真挚的表现,即便风雨再大,这个微弱火光不灭。(文/王川)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在自我救赎中燃放生命之光 2019-12-20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