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不能苛求受害人“完美”

本文字数:697

  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性侵案终于胜诉了,历经4年的坎坷,终于讨回了一点公道。本期“域外之音”聚焦这个在日本一度引起轩然大波的性侵案,一窥日本当代女性遭遇性侵后维权之难。

作为日本第一个公开姓名、公开指控强奸的女性,伊藤诗织遭遇了重重阻碍。检察部门不予刑事诉讼,一些保守媒体和网友公开大肆指责,将各种脏水泼向受害者,这样的行为甚至比罪案本身更让人不寒而栗。对受害者提出“完美”要求,将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随意指责他人,其实这些人才是施暴者最得力的帮凶,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很多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尤其是类似于性侵行为时,才如此地有恃无恐。

前段时间,有一名澳大利亚女性在韩国也遭遇了类似的性侵,而警方集中关注的竟然是该女性的穿着以及喝醉的动因,反而对性侵者网开一面。与伊藤诗织的案件相类似,在日韩等国,女性受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当发生了性侵案件后,包括警察在内的司法机构首先是对受害者进行“完美”审视,一旦不符合其“完美”标准,就会在主观上歧视受害者。如此行为,对于法治社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

在我国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包括性侵、家暴等等,尤其涉及到女性受害者时,一些人常常会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受害者行为的“瑕疵”。这类行为映射出了极其卑微、孱弱甚至变态的心理,他们只能通过欺辱弱者以达到自己貌似强大的“幻像”。

作为依法治国的国度,当犯罪行为出现后,一切都应该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启动相应的调查,就事论事,就案论案,以证据认定犯罪行为存在与否,同时,与其苛求受害人行为是否“完美”,不如好好谴责一下施害人的恶行,这才是法理所应有之义。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不能苛求受害人“完美” 2019-12-24 2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