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菲
1919年,那一年“五四”运动热血澎湃,他出生了,生在河北衡水的富农家里,他进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甚至还学习了英文;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已在老家做村长的他毅然放下锄头,拿起笔杆子,投入到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抗战洪流中,并将自己的名改为“任远”——任重而道远。
1939年,华北战场如火如荼,他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地方文职干部,写标语、收粮食,组织民众抗战。当年日本鬼子在城门处设卡,要求民众一个个脱帽接受检查,天天戴着八角帽留下帽痕的他,差点被日军俘获,死里逃生;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他随部队整编,紧接着参加解放战争;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他离开了故土,随部队南下,向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地区实施进攻,这一别,就再也回不去家乡。
1949年,全国解放,他就任大别山地区某县第一任副县长;
建国后,他先后在民政局、手工业管理局工作,国家百废待兴,他毅然放弃机关公职投入到第一批国营企业建设当中,进入厂矿带领工人发展实业,历任国营钢铁锅厂、烟厂、造纸厂、五金公司、建筑建材厂等多家企业的领导职务。
退休前,市委领导找他谈话,说国营的建筑建材厂经营不景气,希望他去把厂子盘活,年近花甲的他领命赴职,带领工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还在90年代初给工人们实现了第一批房改福利分房,工人们提起他,至今都心怀感恩。
他,是我的爷爷。
2009年,我第一次来到繁华的上海外滩,看到了陈毅市长的雕像,想到了这个城市的解放有我外公的一份付出,觉得无比自豪。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我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十年,坐在头顶国徽、胸别法徽、手持天平的办公楼里,喝着馥郁芬芳的咖啡,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
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蹒跚学步到大国崛起,从举步维艰到“一带一路”,是他们为今天的生活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是他们穿过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是他们用自己的血和肉创造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