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私人相册

手稿

本文字数:1202

  □陆萍

昨夜,偶然在一个手稿拍卖网上,看到了我写于四五十年前未曾发表过的长诗手稿。岁月立时倒转四十年,回忆的大海里飞旋出那些个闷热的晚上,青春的蒸腾,热血的澎湃,盲目但有力的脚步,那些真真切切地出自我手里的文字……落笔的时间是“1970年五一前夕”。幼稚难看的字迹,忽然又带我走到当时的场景中。

盲目,是一种力量,而且有时真的还很巨大。

记得当时才二十出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自认为肩上扛着世界的重担,也学“挥斥方遒”,也学“指点江山”,也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可以说正在把生命的全部,结结实实地绑捆在“革命事业”上。信手挥写着的“史诗”浩浩荡荡,空头呼喊的口号,意气冲天;那种豪迈激昂,一泻千里,那种盲目自信,所向无敌……一脸的严肃正经。一腔的豪情壮志。就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不知可笑——为何物?

眼下我惊骇。也不可思议。我的这些曾经视如珍宝的东西,怎么忽然就脱手散失,流传出去了呢?可是后来的日子里居然会没有顾念牵挂,没觉得有什么丢失啊,直到今天在网上发现,才想起青春期间确有过那么一回事;同时也飞速想了几种可能,然而聚集汇总,渐渐地有了指向。肯定是在疯狂的文革时期,一位密友突然被无端“隔离审查”,家中被抄,而我的“大作”,或许恰好就在他的床边案头……

再次想到一句话:世界上发生过的事情,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在接着的百度搜索中,我惊喜地发现了我的更多“散失”。孔夫子旧书网店、拍卖网店等都有我曾经的“踪迹”。那怕我在报社任职副刊部主任时,当时随手写下的约稿信、退稿信等,现在都是上价的“珍品”了。有本我的诗手稿汇集,曰《前进集》,上沿已经被老鼠啃噬过,“大众”专区以“少有文革诗稿手抄本,不失为一时代印记”为拍卖语,50元起拍,8000多人围观,经37次竟价,最后以420元才成交,一本有我签名钤印的拙著,价格要比原价高出四五十倍。

签赠本流落旧书街头,或许是由于搬家,或许由于换房,或许是书主年岁渐高失智失能,或者更是小辈们、保姆们的重新洗牌,毕竟是近四十年过去了。但是随便如何,我总愿意想象是一次意外一次偶然,却也让这些“我的东西”,有了新的旅程。

只是感慨生活中真有那些懂行的人,在兵荒马乱的文革年代,或者在车水马龙的快节奏都市,能淡定从容。是怎样的胆识和眼力,在废纸一堆的垃圾中慧眼识珠,精心挑拣出来,隔手替我妥妥地保存了呢。想到这儿,我真应该感谢直至感恩了。

再卑微的东西,只要有了相当的年份,不说社会,就是于我而言,也是一份珍宝了。

拍卖的诗集手稿,只展示了封面、封底、目录,没有展开。一眼上去,是多么地眼熟呀,特别是那张毛主席的新闻纸图片,我还记得是从一张报纸上剪下来,当时没有浆糊,还是去锅里弄了米饭粒,亲手贴上去的。

那么多的年头过去了,想想真可以有资本写点什么什么了。

没体会过的“回忆”里,原来藏匿着那么多的东西。

距离是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手稿 2020-01-06 2 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