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法院力挺,让救人者挺起腰杆

本文字数:980

  □王旭东

2017年9月7日,辽宁沈阳一家药店的店主孙向波在为一名昏倒在自家店内的戚老太(化名)做心肺复苏时,压断了对方的12根肋骨。当年10月末,孙向波接到了法院的一纸诉状,戚老太将孙向波告上法院。在事发两年多后,法院决定驳回原告戚老太的诉讼请求。(1月2日《北京青年报》)

从医学角度“还原”救人原貌。首先,孙向波有“乡村医生证”和“行医执照”,因此,遇到紧急情况,治病救人和救死扶伤是责任使然。帮患者“做心肺复苏”,是作为一名“医生”进行的救人之举。此举有没有风险?有!心肺复苏需要以每分钟100次左右的频率按压施救对象,要求力度较大,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骨折或者骨裂。面对昏倒的病者,救人是第一位的,风险只能排在第二,这是基本医学常识,也是作为一名医生的伦理底线。

法院力挺,让救人者挺起腰杆。法院的力挺,来自客观事实,来自专家听证,来自有法必依,完全是在法律框架下着“力”,在司法正义上“挺”直。这样的“法院力挺”,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让救人者蒙冤,让救人者挺起腰杆。现实生活中,还时常出现“救人者吃官司输官司”“救人者赔钱”等现象,让好人不好当、救人有风险。力挺好人、力挺救人者,才能营造有利于好人辈出的成长环境。

守护心中的善良,社会需要“心肺复苏”。我们不能武断地讲,戚老太及其家属将孙向波告上法院是“没心没肺”之举,每个人都有权维护自身权益。作为原告,未必知道做心肺复苏会带来风险与伤害,也未必知晓救人者的诊疗是否规范,他们看到的只是“12根肋骨骨折”这一结果。然而,现实中,确有被救者“倒打一耙”的行为,明知救人者是无辜的,出于利益的考量,昧着良心对施救者恩将仇报。无论是法治的力量,还是道德的力量,都要合力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经历了这一场官司,承受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损失,孙向波会不会改变?谈及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孙向波表示,作为有医师资格证的人,他再遇到肯定还是会相救的,但是会保留好救人的视频。这便是一种朴素的情怀、不变的初心,而这又是诸多救人者共同的心声,“阳光的心”总会发光,“温暖的心”总能发热。我们相信,在法治日趋健全的背景下,在道德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好人善举一定会铿锵有力阔步向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法院力挺,让救人者挺起腰杆 2020-01-07 2 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