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媳孙失联13年 民警为老人圆寻亲梦

本文字数:3572

资料图片

  □聂炎如  袁超华

亲情就像一根纽带,无论相距多远,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无论何时何地,亲人的连接无法割舍。

2019年12月20日上午,寒风刺骨,江西省樟树市公安局临江派出所办公区内却是暖意洋洋。年过七旬的辖区村民徐老太和她的孙儿来到派出所,将一封感谢信交到民警手中,“13年前我的儿媳妇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我找了他们13年,想了他们13年。找派出所民警帮忙也只是试一试,没想到,那么多热心正直的民警为我们家解难,只一月功夫就找到了他们的下落。我们与儿媳妇已经通了电话,还在微信中聊天了……”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失踪”的母子俩已经十多年没有音讯,直到去年年底……

七旬老人派出所求助寻人临江派出所辖区临江镇是樟树市管下属镇。全镇拥有18个村委,126个自然村,村民4万余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担负临江镇社会治安保卫任务的临江派出所,工作繁杂而忙碌。

2019年11月15日上午,该派出所办事大厅和往常一样,来所里办理身份证、申报户口、寻觅失物、求助找人等等的市民、村民络绎不绝。10时17分,迎着冬日未散尽的淡淡雾霭,一位上身着浅蓝色斜襟棉袄,下穿藏青色裤子,足蹬蓝色布鞋的老太太迈着蹒跚的步伐从派出所门前的台阶一步一摇吃力地移步上来。

一进了派出所,老人便拉着民警的手,流下泪来并提出要找派出所长。民警连忙扶着老人,安慰老人不要着急。说着,从办公室走出一位身着警服敦实方脸的民警:“老奶奶,我就是派出所所长吴细兵,有什么事您对我慢慢说。”听了吴所长的话,老人的哭声更大了。吴所长扶着老人坐下,又端来一杯热茶给老人。随着老人的讲述,吴细兵梳理出了原委。

老人是村民徐老太,已经75岁了。1965年,徐老太嫁给同村老徐为妻。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由于家境贫困,1967年出生的大儿子直至35岁一直未娶,徐老太夫妇十分着急。2002年,他们托在云南经商的老乡介绍了当地的李林英(化名)与大儿子相亲,同年,两人以农村风俗摆酒结为夫妻。

2003年农历10月26日,李林英生下了一个男孩。之后,由于夫妻二人生活习惯不一,加之家境不好,2006年农历3月12日,李林英以上街赶集为由,带着3岁的儿子离家出走。第二天,李林英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不要找他们母子二人,三言两语后就将电话挂断。随后一直渺无音讯。

千艰万难的寻媳孙之路

儿媳妇带着孙子出走了,徐老太一家人万分着急。怎么办?必须找回!一家人和所有亲戚在周围的村庄、山林、水库等地寻找。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天黑后,一家人借着手电微弱的亮光,仍在村村巷巷沟沟坎坎寻来找去,就是没见李林英母子的踪影。

第二天,一家人仍拼命地走在牵肠挂肚的寻觅路上。上午10点半左右,徐老太的邻居让她去接一个电话。徐老太认为一定是儿媳妇打来的,她喜出望外,一口气跑到邻居家,拿起电话听筒,果然是儿媳妇李林英的声音:“你们不要来找我们了!”之后,便没有了话音。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了,徐老太又一次哭得死去活来。就在放下听筒的那一刹那,徐老太注意到电话区号显示为“0579”,她立马让家人查一下,那是浙江省金华市区号的一个公用电话。徐老太心中有谱了——儿媳妇和孙儿一定在浙江金华,去那地方寻找没错。

凭着电话区号的唯一线索,徐老太独身一人乘车来到金华火车站,她觉得李林英可能还在火车站附近。于是,徐老太不但询问车站民警,还在车站附近旅馆逢人就问,可是一个星期过去,徐老太并没有发现李林英的下落,她只好拖着极其疲惫的身子回家了。

2006年5月间,徐老太又孤身一人前往李林英的老家寻找。头一次来到云南,仅凭着儿媳曾与她说过的模糊地址,徐老太还真的找到了李林英的大哥、二哥。但他们都告诉徐老太,没有见到李林英。

哪怕是有一丝希望都绝不放过,徐老太开始在当地村村寨寨的各个角落寻问。就这样,心急如焚的徐老太在云南寻找了近十天,还是没有一点线索。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徐老太一直在寻找儿媳和孙子。2007年开始,她决定改变寻找方式,先后求助于江西南昌的多个电视栏目进行寻找,可儿媳和孙子依然杳无音讯。

2008年5月,徐老太再次独自前往云南寻找。此次出行并不像第一次那么顺利,由于山深路远,到达李林英家的时候已是晚上,徐老太找到了李林英的大哥,谁知这次他没接待徐老太。徐老太只好走夜路,敲门借宿。然而,碍于对陌生人的防备心,没有人愿意留她过夜。寻找十多天,徐老太又是心灰意冷而归。

在寻找过程中,徐老太曾因饥饿多次几乎晕倒,曾因伤心难过在火车站熬夜到天明。沿途,曾遇到过骗子,将她仅带的500元路费骗走,但也曾遇到过许多好心人给予她热情资助。

2012年,徐老太的另一个孙子大学毕业,他也加入寻找李林英母子的行列。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老太的孙子了解到《等着我》寻人栏目,他便与栏目组取得联系,并通过网络刊登信息等形式进行寻找。

缺少可靠资料无功而返

2019年11月中旬,临江派出所深入村庄开展采集村民血样活动,再次燃起徐老太一家人寻找李林英母子二人的希望。也由此出现了徐老太来到临江镇派出所,向民警求助想寻回儿媳和孙子的那一幕。

徐老太的诉说让民警们揪心,吴细兵决定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寻人专组,吴细兵担任组长。所会议室内,寻人专组紧急部署找人方案。经反复研究,民警们一致认为,寻人必须采取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

传统手法是顺藤摸瓜,派出人员去到被寻找对象原籍了解调查情况,以从源头寻觅目标。这样的方式严谨,具规律性,却费力、费时、费财力。而另一种方式,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陆空”远程,横、纵联系,即省时省力,又节省开支。经过反复酝酿、比较和权衡,寻人专组决定采取“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稳扎稳打,各个击破”战略,优先采用后一种方式,同时佐以传统手法辅助之。战略确立,紧接着确定战术,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战方案。

寻人必寻根。寻找李林英的下落,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李林英的户籍资料,再利用其户籍资料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工作。可民警经了解获悉,徐老太一家没有了解过李林英的户籍问题。李林英的户籍在哪里?户籍资料情况怎样?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李林英1973年11月15日出生,并向民警提供了一张李林英的照片。

户籍资料不全,怎么查找?遵照寻人专组制定的方案,民警决意一试。他们将这残缺不全的资料通过技术手段查询,这一查还真显示出了“李林英”的数据。只是这许许多多的“李林英”中,有长相近似于李林英,却出生时间有异的;有与李林英相同出生时间,却长相不符的……符合单项条件的太多,寻人专组民警夜以继日地再三比对,却没有发现信息完全一致的人。

13年的牵挂终于有了着落

无功而返,寻人专组民警并没因此放弃。民警在认真总结中细细分析,是不是可以回过头来走传统之路?众人拾柴火焰高。与李林英原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让他们一道参与不正增强了寻人的力量?

于是,寻人专组民警决定联系李林英原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看能否发现李林英行踪的蛛丝马迹。四天过后,当地警方反馈,没查出有效信息,但在调查中,李林英家人给了一个手机号,可以联系试试。

手机号码不是实名制吗?民警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经查找,电话号码却没有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此路不通走彼路。或许可以通过手机号找微信,机敏的民警思路一转。幸运的是,通过这个手机号果然查找到了关联微信,用户是一个微信名为“平平安安”的女人,且通过微信能看到她和孩子的合照。

虽然13年过去,岁月已将这个女人的面貌进行了细微改写,然而她的五官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经与李林英的相片再三比对,民警确认她就是李林英。

人已经找到,但怎么把握机会,让离家出走已13年的李林英敞开心怀?万一她还是不肯与徐老太一家人联系,再次“失踪”呢?得首先让李林英认可手机号是她的。

为不让李林英产生错觉和疑虑,又确认自己是手机主人的身份和提供家庭住址,民警决定以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给她打电话。

“您好!我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有一件快递需要送到你的手中,但快递单上地址不详,请说一下详细地址。”

突然与疑惑并存,对方回答:“我最近没有在网上购物,你弄错了,我没有快递。”

民警坚定释疑:“你没有网购,也可能是你的朋友或是亲人,为给你惊喜寄来了礼物呢?”

“……”对方在静静地听。

“请你将你的准确地址和姓名告诉我们,我们尽快安排快递员将你的快件送过来。”

“我的地址是山东省枣庄市,我的姓名为……”

是时候了,民警单刀直入,接上话茬:“李林英!”

又是一阵沉默,接着李林英终于承认,“我是李林英。”

近一月废寝忘食夜的寻找终于有了收获。民警确认李林英的身份和状况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了徐老太一家人。徐老太一家13年来的思念与牵挂,终于在与李林英的通话与微信对话中有了着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媳孙失联13年 民警为老人圆寻亲梦 2020-01-10 2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