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志愿者风采

“一包三陪同”的“朱师傅”回来了

女承父业 两代人用心照亮戒毒康复人员就业路

本文字数:3988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胡巧玲

“每推荐一名戒毒人员成功上岗,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做这件事,我很开心。”这是上海市奉贤区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创办者朱光辉生前常说的话,也是他11年如一日为禁毒事业奋斗的极简写照。

如今,朱师傅之女朱春兰接过了父亲未尽的事业,她说:“父亲生前常常跟我说起他和帮扶对象的故事,我当时就觉得钦佩和感动。他离开以后,我再想起往事,更多是对我的鼓舞。”

跑110趟只为一人就业

在奉贤区青村镇,朱光辉这个名字不如“朱师傅”叫得响。“朱师傅”是周围人对朱光辉的称呼,简单、接地气。随着朱师傅的帮助对象越来越多,他的名声就跟着传开了。

朱师傅自2007年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以来,一直为戒毒人员的就业之事奔忙。这一行干得越久,就越清楚就业对戒毒人员及其家庭的重要意义。

然而,帮助戒毒人员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一个人“跑”三五趟仍没能成功就业是家常便饭。最多的一次,他为了小刘一个人跑了110多次。

小刘曾经是一名吸毒人员,戒毒后不愿与人接触和交流,整日在家,日渐消沉。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这副一蹶不振的模样,小刘父母又着急又担心,私下商量后,他们找到了朱师傅请求帮忙。

朱师傅听完老刘夫妇的介绍,用他自创的“职场医生问询法”,仔细询问了小刘的技能特长、性格脾气、兴趣习惯等情况,并对这些条件进行了分类:性格偏内敛,实诚,年轻,这些是优点;没有一技之长,这是缺点。同小刘见面后,朱师傅了解到小刘主观上有就业意愿,但是内心的自卑让他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几次接触下来,朱师傅根据掌握的信息,给小刘匹配了工作岗位。

到了面试环节,朱师傅也陪同前往。几次面试下来,终于有公司愿意接受小刘,但又因为小刘体检、资格审查等不过关而落空。就这样,一家不行再寻下家,朱师傅靠着这股劲儿,终于在跑了110余趟后,帮助小刘走上了某金属制品厂流水线的岗位。

“小伙子,好好干。”朱师傅语重心长地叮嘱他。

小刘入职后的一段时间,朱师傅定期回访,了解他的工作情况。一年多以后,小刘成了家,如今孩子也2岁了。

“是朱师傅救了我们一家啊!”每当说起儿子的改变,小刘的母亲总会感慨万千地说出这句话。

自创“一包三陪同”工作法

朱师傅在成为禁毒志愿者之前,曾担任过3年就业援助员,这3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帮扶戒毒人员就业的岗位上更加轻车熟路。为了让帮扶工作更规范更专业,在镇里的支持下,2012年6月朱师傅成立了“青村镇青莲朱师傅就业援助中心”。

成立援助中心后不久,朱师傅总结提炼了一套成熟的工作办法,他称之为“职场医生问询法”。相关人员前来寻求就业帮助,朱师傅先让他们做好基本信息登记,再询问专业技能、脾气秉性、习惯爱好、就业意愿等情况,通盘了解之后,再为他们匹配岗位。

待匹配到了适合的岗位,朱师傅便陪同他们前去就业登记和面试,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三次,直到成功为止。人员正式上岗后,朱师傅还会不定期回访,如果遇到劳动纠纷,他也会陪同解决。

朱师傅把这种工作方法叫做“一包三陪同”。所谓“一包”就是包就业,“三陪同”就是陪同填写求职表格、陪同面试和陪同维权。只要有人来寻求就业帮助,援助中心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就会一帮到底。

最初,愿意接收相关人员就业的企业、工厂并不多,这些为数不多的企业也都是朱师傅挨家上门联系下来的。随着推荐上岗的人员越来越多、表现稳定且良好,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才逐渐多了起来。

2015年,朱师傅要光荣退休了,但是不少人舍不得,“朱师傅退休,很多人的工作就没有了着落,这可怎么好?”

得知消息,镇里十分重视,核查了朱师傅近几年的工作情况,了解到他确实是用心做实事。为了让更多的戒毒人员得到帮助,镇里决定将原本的就业援助中心华丽转身为“上海市奉贤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

2016年,公益社重新定位,成为立足青村、服务全区戒毒康复、刑满释放以及其他待就业人员的公益服务社。直到2018年6月朱师傅因病去世,该公益社共有3276人次进行就业登记,成功指导905人次就业,其中戒毒康复人员52人次,刑满释放51人次。

朱师傅曾说:“特殊群体需要被平等看待。他们只有回归和融入社会生活,才能真正摆脱过去经历的影响,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女承父业“朱师傅”回来了

朱师傅去世的消息传开,感伤朱师傅的离去之外,不少人再次陷入苦闷:公益社将何以为继?此时,青村镇禁毒办也已经在考虑此问题。经商量后决定,他们联系朱师傅的女儿朱春兰,提出是否能由她将公益社继续运营下去的想法。

朱春兰此前是外企职员,虽然与父亲工作的内容没有重合,但是在日常聊天中她对父亲的工作情况也有大致了解。朱师傅偶尔也流露出希望女儿接手工作的想法,以前朱春兰对此提议都不太在意,但这次她陷入了沉思。

“如果自己不接手,‘朱师傅’就无传人,父亲的心血就付诸东流。”朱春兰暗自琢磨。思来想去,她试探地将接手公益社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这个结果打消了她一半的顾虑。只是,对工作内容不熟悉的她,一想到自己一个“弱女子”要陪同一群大老爷们为就业问题四处奔忙,心里依然没有底,“但是父亲生前的心愿和众人的期待,驱使着我往前走。”朱春兰说。

2019年7月,在区禁毒办和青村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歇业”了一年的朱师傅公益社重新“上线”。朱春兰找到父亲留下的笔记本,重新联系上与公益社有过合作的企业,并告知自己是公益社的“新当家”。

为了尽快恢复联系和信任,朱春兰没有改变“朱师傅”的称号。同时,朱春兰依样学习父亲的“职场医生问询法”,沿用了“一包三陪同”工作机制。

此外,她还通过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和提升就业指导能力,主动跑招聘会现场等方式获取更多岗位信息,并为合作企业建立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让就业帮助和指导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沈某就是在“小朱师傅”——朱春兰帮助指导下实现就业的人员之一。沈某曾于2016年由朱师傅推荐上岗,在一家公司从事叉车和货车司机一职。然而,企业由于环保问题倒闭,他因此再度失业。不久前,沈某得知公益社再度运营,待业近一年的他便来寻求帮助。

经过了解,朱春兰从沈某持有叉车证和B2驾驶证这两项技能出发,联系多家企业,最终为他争取到了一家企业叉车工的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了企业对其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双方很快谈妥薪资待遇和签订合同。

沈某由衷地感谢“朱师傅”又一次帮助他实现就业,还称朱春兰为“小朱师傅”。

到去年年底,重新上线的公益服务社已帮助戒毒人员实现就业5人,就业登记27人,指导面试20人次,获得就业岗位53个。

“朱师傅又回来了”的消息在镇里传开。

“朱师傅不仅是一个称呼、一块招牌,还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我与父亲有着共同的初衷。在父亲基业的基础上,我想帮助更多的人。”朱春兰说。

禁毒课堂

神奇蘑菇可缓解抑郁症?当心吃蘑菇变成吸毒!

日前,微博上一则“神奇蘑菇可缓解抑郁症”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该话题在微博有近1个亿的阅读量。该微博消息称,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神奇蘑菇或称迷幻蘑菇,其含有的“裸盖菇素”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然而,有不少网友质疑这属于新型毒品,疑似变相吸毒。

事实上,“裸盖菇素”又称赛洛西宾(Psilocybine),在我国属于列管毒品,食用含有赛洛西宾的神奇蘑菇等同于吸食毒品。

神奇蘑菇含赛洛西宾在我国属列管毒品

我国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引发关注的神奇蘑菇又称迷幻蘑菇、致幻蘑菇。其含有的裸盖菇素又称赛洛西宾(Psilocybine),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之中,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因此,食用含有赛洛西宾的神奇蘑菇等同于吸食毒品。

根据云南大理学院药学院邓永坤等2007年发表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上的《赛洛西宾的毒性与应用》一文,赛洛西宾又名裸盖菇素、光盖菇素、裸头草碱,是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有毒真菌中。赛洛西宾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的毒性上。对中枢神经的毒性表现为幻视、幻听及感觉错乱。另外还表现为人格解体、情感性智力和行为的错乱,精神沮丧并伴有焦虑不安、昏迷、失忆、恐惧、过度兴奋和惊厥。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微信“中国禁毒”2018年5月发布的消息称,2018年5月2日,上海警方抓获一对食用“迷幻蘑菇”的情侣。男子是某乐队成员,因听朋友说,有一种食用蘑菇,吃完之后视觉和听觉都可以加强,身心还可以得到放松,而且不属于毒品,于是四处托人寻购,最终在一个网友处花了600元买了10个“蘑菇”。此后,男子和女友就着橙汁吃了买来的“蘑菇”。

据男子描述,吃完蘑菇不久就感觉眼前的色彩像是加了一层滤镜一样,远处的音乐也仿佛在耳边。实际上,该种“迷幻蘑菇”是一种天然植物,内含赛洛西宾及羟基二甲色胺两种可引致迷幻感觉的物质,具有迷幻作用,上述两种物质在我国均被列管。因吸食毒品男子和女友被上海铁路警方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

相关链接>>>

这些植物也是毒品除了“迷幻蘑菇”,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恰特草(Khat)、卡痛叶(Kratom)、鼠尾草(Salvia divinorum)。

恰特草原产于非洲及阿拉伯半岛,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具有兴奋和轻微致幻作用。由于卡西酮的降解,恰特草一般以新鲜的植物出售,但也有卖干叶子和酒精提取物的。

卡痛叶原产于东南亚,主要活性成分为帽柱木碱和7-羟基帽柱木碱,具有类似吗啡的麻醉作用。

鼠尾草原产于墨西哥,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物质,具有强烈致幻作用。鼠尾草一般以种子或叶子出售,但也有卖液体提取物的。

(综合整理自正义网、中国禁毒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 “一包三陪同”的“朱师傅”回来了 2020-01-10 2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