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域外之音

网络募捐出问题如何监管

美国:必须完全公开透明 英国:诈捐将受严厉制裁

本文字数:3015

  近几年,我们的朋友圈经常会冒出这类信息:某某身患重病,家庭困难,请爱心人士慷慨解囊。

我国首部《慈善法》已经明确,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应该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平台发布信息。在个人求助方面,民政部对网络募捐平台提出了标准,但并未明确平台责任,总是让人有些不踏实。那么,对于个人在网络上募捐、众筹等行为,其他国家是如何监管的?

【美国】

募捐过程中有虚假陈述违法

美国是世界上慈善捐款金额最多的国家,其慈善捐款基本上是一个全民行为,并形成了以个人捐款为主的形态,具有草根性和自发性。在美国个人慈善捐款中,有17.8%的人将帮助他人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作为捐款的最主要动因。

美国曾因曝出慈善机构负责人挪用捐款等丑闻,使得慈善事业一度陷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公众募捐低潮。但也正是这样的教训,使得美国对慈善机构的监督日益完善起来。如今,美国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机构自律和政府监管并重的机制。而近年来,很多慈善组织通过网站和网络平台开展募捐,这种新型的募捐形式为监管机关提出了新的挑战。

美国在2011年对网络募捐欺诈行为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未能充分披露所有费用、收取不必要的费用等行为,都将认定为网络募捐平台存在欺诈嫌疑。

在具体罚则上,美国不同州规定不同。比如在密苏里州,任何人以慈善为目的,在募捐过程中有任何欺诈、诈骗、不正当理由、虚假陈述等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每项违法行为处罚1000美元,阿肯色州每项违法行为将遭受10000美元的处罚。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全美首个设立慈善研究学院的学府。该校慈善研究专家德瓦特·伯林盖姆教授表示,在美国,一些不诚实的人会捏造各种理由来欺骗他人捐款。而面对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建议就是,绝不要向任何你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的事由进行捐款。

“我们总是告诫潜在的捐款者,去了解他们给予捐款人的募捐理由,以防止被诈骗。但是不幸的是,很多人不关心这些建议,而完全是基于情感来进行捐款。”伯林盖姆表示,美国大部分募捐丑闻是慈善机构或是慈善团体的董事会成员或是高管,对捐献的资金进行不正当的使用。不过,一旦露馅,他们会被告到法庭,如果发现有罪将会依法审判。

美国的慈善组织必须公开透明,捐款、会员会费、管理人员薪酬、慈善开支去向都有记录,任何人都可查阅。美国没有单独的慈善法,关于慈善组织的规定都在税法条文里。在美国有一条法律叫做乔布斯法案第三部分,它规定像个人募捐、投资、众筹的行为是合法的。根据联邦税法,慈善组织的活动必须限于公益性,具体包括消除贫困,弘扬宗教,促进教育与科研,建设和保护公共建筑,创建和谐邻里关系,消除歧视,保护人权,改善社会治安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根据美国法律,慈善组织分私人慈善组织和公共慈善组织。私人慈善组织资金来源于个人、家庭、企业等,但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募捐;公共慈善组织则可在社会上公开募捐。

【俄罗斯】

短信捐款比网络捐款更流行

在俄罗斯,单纯以网络募捐的慈善活动非常小众,目前还没有流行起来。这主要是民众信任缺失和政府政策限制两方面原因。

俄罗斯每次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社会上各种慈善募捐活动异常活跃,发起慈善捐助的活动主体也种类繁多,既有政府部门,如各地社会保障局乃至财政局、税务局;也有慈善机构,如俄罗斯慈善与健康基金会、俄罗斯儿童基金会等;还有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共产党等各大政党,以及俄罗斯东正教会。由于民众对很多机构的不信任,所以俄罗斯东正教的慈善活动成了最受民众欢迎且信任的项目。发短信捐款是目前俄罗斯最普遍最轻松的捐款方式,比如发送固定格式短信到慈善项目指定号码,捐款会被运营商直接捐出。

反观虚拟世界里,真假信息难辨的爱心捐助对于俄罗斯民众来说并不感冒,而且在操作上,一般比短信捐款还要复杂得多。

【英国】

慈善团体诈捐将受制裁

英国早在1601年就颁布了慈善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1891年上议院帕姆塞尔判案》明确了慈善的4个目的:弘扬宗教,消除贫困,发展教育,法院认可的诸如医疗保健

等其他公共福利。《2006年慈善法案》规定:慈善组织的目的必须是公共利益。英国还专门设有慈善法庭,负责审理有关慈善的案件。英国对慈善的受益人也有严格规定的,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捐赠,英国判例有个“慈善受益人临近原则”,就是说,如果最初慈善受益人不再符合受益条件或死亡,他临近的有类似条件的人可以继续接受捐赠。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英国民间慈善筹款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往可以“沿街募集”,现在通过网络,5分钟就完成一次善举。

但募款的便捷性也产生了一些隐患。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17年3月英国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之后,网站上出现许多为受害者家属募款的网页,其中包括为死者艾莎·弗拉德家属的募款,捐款超过17000英镑。但网友搜寻发现,设立该募款网页的人,与一个此前被判社会福利金诈骗的人姓名相同。

英国肯特大学慈善中心主任贝丝·布里兹博士表示,信任是募捐的本质。捐款者需要知道他们的馈赠会如募捐时承诺的一样被使用。在英国,政府资金支持的慈善委员会负责登记和监管慈善团体,以确保公众维持对慈善团体的信任。但是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来发布募捐请求,由于这样的行为不受监管审查,因此需要捐款者自己先确定这些请求是否真实。

此外,肯特大学慈善中心的慈善研究专家艾迪·霍格博士则表示,如果将钱捐给一个登记在案的慈善团体或是组织的话,这些捐献的资金将会被慈善委员会所监管,以确保慈善团体在捐款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是他们当初宣称要做的。因此,当钱被捐献给一个慈善团体的时候是受到监管的,尽管对于慈善团体如何操作这些钱并没有严格的控制,但是他们需要去执行他们宣称要采取的“慈善任务”。

在英国,所有登记在案的慈善团体,必须向慈善委员会提交年度账目清单。慈善委员会有权调查任何他们怀疑存在不道德行为的慈善团体。

霍格坦言,个人对自己或家属医疗看护费用的网络募捐行为,在英国来说是一种相对较新颖的形式,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立法进行约束。诸如网络上的私人募捐,独立于长期建立的慈善法之外,在法律监管框架内受约束的范围较少。但是,如果慈善团体或是组织机构以不诚实的方式,或是以他们宣称的目标不同的方式来消费善款的话,这些慈善团体是会受到制裁的。而个人募捐者如果出现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涉及与诈骗相关的刑法。

【澳大利亚】

公开募捐活动须获得法律许可

澳大利亚要求所有的公开募捐活动,必须获得以州为单位的法律许可。澳大利亚的募捐通常通过大型的慈善组织完成。澳大利亚一直沿用英国《1601年慈善法》,直到2004年才通过了自己《2004年慈善补充法案》。澳大利亚对慈善组织的注册管理非常严格,只允许慈善组织在注册的州募捐,去没有注册的州募捐属于非法。澳大利亚公民为境内的慈善机构捐款均可免收个人收入所得税。

澳大利亚的网络求助者主要使用美国的网上求助平台。毕竟澳大利亚人口基数有限,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求助资助平台不太现实。由于这类活动的平台依托于美国网站,澳大利亚地区很难监管,所以在澳大利亚发生的网络求助募捐良莠不齐。

由于澳大利亚的公费医疗是全民免费的,所以网络求助很少和真正的疾病需要钱直接有关,但是有间接关系的求助确实不少。但总体来看,澳大利亚的网络求助并不兴盛,因生活穷困或者特殊原因的求助一般通过非常正规的慈善组织在线下筹措。

(综合自央广网、《法制晚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域外之音 B08 网络募捐出问题如何监管 2020-01-14 2 2020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