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域外之音

2020到了,哪些预言没实现

本文字数:2248

宇航员开着樱桃红特斯拉在太空遨游

波士顿机器人

《攻壳机动队2》

《终结者》

《银翼杀手》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在对未来设定新的小目标、规划新的大梦想……不过,如果回溯过去,那些曾被科学家们期待2020年以前实现的图景,有多少并没发生?又有哪些势不可挡?

美食仍是人类共同爱好

知名未来学家雷伊·库茨韦尔在2004年出版的书中预测:2020年以前,人类将不再追求口腹之欲,“纳米机器人将进入消化道和血液,精确测算出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人类因而无需再摄入“多余”食物。

今天,维生素片依然不能代替美食带来的满足感。不过,素食主义正在全球、尤其欧美地区盛行,倒是多少应和了《纽约时报》1913年所刊发文章中援引的美国肉类包装协会“危言”,即21世纪的美国人会放弃吃肉,“以稻米与蔬菜为生”。

太空旅行:无限接近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人类就在期待实现太空旅行、甚至定居外星球的梦想。10年前有了一点突破:少数几家企业开始兜售“个人太空游”。特斯拉和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2009年放言:到2020年,可以认真筹备“带人上火星”。

目前为止,已有7人支付高昂“旅费”进入太空,但私人“太空游”2009年大规模暂停,数百名交钱“买票”的旅客至今仍在排队等候。记者吉姆·克拉什2010年花20万美元买了维珍“团结号”太空船一个船位,排名610号,“我当时真认为到2020年,(太空游)会是定期进行的活动。”不过,他仍愿意等下去。

太空探索公司2018年说,最早2023年将实现第一位私人旅客——一名日本富豪的“环绕月球游”。是不是会“跳票”,我们拭目以待。

猩猩做家政?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1964年邀请全球82名不同领域专家“预测未来”。其中一个预测是,2020年“猩猩”之类家养动物代替家政服务人员。

同时代的科学家并不觉得这一预测荒唐。三年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伦·西博格在美国发表演讲时说:“21世纪,家里没有扫地机器人的家庭可能会有个会干清洁和园艺活的住家类人猿。类人猿如果训练得当,还能当家庭司机,可能减少机动车事故的发生率。”

今天看来,这些上世纪的梦想似乎过于乐观,但相关领域远非止步不前,甚至有长足进展,阻碍实现的因素有时不是技术障碍,而是伦理争议。

机器人来了,但“取代人”还远

美国埃隆大学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援引“未来学家和技术专家”的预言,称“到2020年,机器人和各种人工智能产品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将几乎完全替代人工”。

英国学者伊恩·皮尔逊2005年告诉英国《观察家报》,他认为2020年以前“有可能”设计出“比人类聪明、有意识、有情绪的计算机”。他想象了一种场景:“假如我人在飞机上,电脑会比我更害怕坠毁,因而竭尽全力稳定飞行”。

事实上,根据航空事故专家调查分析,近年多起重大空难的肇因与飞行员过于依赖电脑操控的自动化系统有关。

皮尔逊近期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坦承: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头几年进步神速,让他有了乐观预测,随后“经济衰退有点阻碍发展,进程比我们当初预期迟滞了大约35%到40%”。

不过,大趋势没变。一些工作场所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部分人力。传统劳动力市场仍应做好应对准备。

电影里的2020

2020年踏着人们的祝福走来了,它曾经听起来是一个异常遥远的年份。

这一年,《史前星球之旅》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银翼杀手》中汽车已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飞行;《捍卫机密》中人类只要戴上一个“头盔”,无需说话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脑运输资料;《机器战警》中被科学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机器人的“铁甲威龙”守卫着城市的和平;《终结者》中人类打造的机器人甚至开始统治世界。

在科幻世界里,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人类早已能够轻松地上天入地、遨游太空,享受着高度的科技文明。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97部电影的时间线,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电影里遥不可及的“很久以后”,转眼就到了,2020已成为现在。

世界并没有变得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演化为赛博朋克,车还是不能在空中行驶,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爱人,“脑联网”没有出现,也没法随便买张机票飞去火星……没做到的事情太多了。

将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与现实一一对照,科幻片中当时的预测几乎全部落空,但又与现实相隔不远。探测太空,追求新能源,完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向内探究自身,发展生命科学、脑科学,无一都是近百年来人类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目标。

或许未来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难以预料,却始终值得期待。

《银翼杀手》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男主是一位侦探,被指派了一桩复制人杀人案,对于他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调查这样的事件了,另一边,城市中肆意杀人的则是泰瑞尔公司研发的“复制人”,他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搭乘外太空的飞船叛逃来到地球。

在电影中,比人类强大数倍的“复制人”被制造出来,宠物皆为机器,警车自带飞行模式,星球移民成为日常。

《终结者》影片故事同样设定在2020年前后,届时,天下已由机器人掌控,机器人想完全占有这个世界,甚至把人类赶尽杀绝。

日本科幻系列作品《攻壳机动队》被众多科幻迷奉为经典。在攻壳机动队的故事中,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由功能更多更强的机器取代,更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大脑改装为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脑。

在这部“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作品中,作者展示了一个人体与机器完美结合的想象世界。而这个想象世界与现实的距离,至今仍然难以判定。(综合自新华社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域外之音 B08 2020到了,哪些预言没实现 2020-01-21 2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