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忆王君

本文字数:811

  □刘鸿儒

我1961年到赵光农场(后来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1963年哈尔滨第一批知青下乡。我们虽然年龄相仿,但我已是三年工龄的“老职工”了。

我开拖拉机,穿油的发亮的工作服,脸上一层黑土像小鬼,在当年可是“香饽饽”。有句顺口溜“身上抹了油,对象不犯愁”。

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我们下地回来,惊奇地发现油腻的工作服变得干干净净,板板正正地叠放着,非常感动。便一起去隔壁女宿舍道谢,谁知姑娘们都说没洗(那年月时兴做无名英雄)。旁边的老师傅逗了:“没洗?那是天上的七仙女下凡来洗得吧!”小伙子笑弯了腰,姑娘们羞红了脸……

大家让我写篇表扬稿(当时我编黑板报),灵机一动,便写了首《七仙女下凡做好事》发在黑板报上。充其量顺口溜而已,却引起“轰动”。队长拍拍我肩:“没想到你小子还有两下子!”女知青们则指指点点说我“有才”。

王君,一位扎两辫子的知青闯入了我的生活。她给我洗衣服的次数渐渐多了,人们开始开我们的玩笑了。我很不好意思,她却大大方方约我“谈谈”。

茫茫林海,皑皑雪原,我们漫步在林间路上。我们谈文学,谈诗歌的意境,《红岩》的人物塑造,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的爱情描写,津津有味。当然,我们还谈了别的。

一辆马车迎面而来,戴狗皮帽子的车老板甩个响鞭唱到:“零下40度,两人逛马路,问声冷不冷?心里热呼呼!”哗——车上的人都笑了,王君的脸红了,冻的吗?天真冷,心真热,怪!

唱支歌吗?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刚上映,于是,林海雪原上便响起她银铃般的歌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

哎——红的好像,红的好像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大雪纷飞,她多像北国的雪花,纯洁、晶莹、美丽……

弹指一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的倩影还清晰地现在面前,特别是听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声,她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面前……

遥祝你好,哈尔滨的姑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忆王君 2020-01-22 2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