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禁毒视角

防疫一线,禁毒社工不退阵

本文字数:3276

忙碌在防疫一线的社工们 照片由自强总社、各区禁毒办提供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陈慧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大多数人都“闷”在家的特殊时期,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禁毒社工们站了出来,他们放弃休假,以志愿者的身份,用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禁毒社工有的在社区,与村居委干部一起宣传防疫知识,上门排摸登记居住情况;有的协助村居委,在小区为进入人员测量体量,维持秩序;有的则为隔离大楼居民提供买菜、买药等服务;还有的志愿参与高速道口的检测工作,共守上海的平安……

春节关键词:排摸、测温、“跑腿”

今年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变得不一样,有人取消了原本预定的年夜饭,有人则连年夜饭都吃不上。为了防控疫情,1月24日除夕晚上,自强嘉定工作站外冈镇的社工徐萍就已经顶着寒风,冒着大雨和村居委干部一起在辖区开展走访排查工作。徐萍他们一遍又一遍对那些还不了解疫情的村居民们宣传防疫知识,劝告他们在节日期间不要聚餐、走访亲友。

自强普陀工作站的多名社工则从年初二开始,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居委干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宣传防控工作。禁毒社工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标准及要求,服从统一指挥调度,配合居委干部挨家挨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外来人员排查工作。重点关注小区中来自疫情地区的“存量”以及近期返沪的“增量”人员情况,同时协助物业保安对返程车辆和非小区人员进行出入登记,及时做好体温测试。

“请问你的社区临时出入证呢?”自强普陀工作站站长助理、社工薛黎荣在协助结对居委会值守门岗时,发现社区租户徐某没有社区临时出入证,言语闪躲且不愿意登记身份信息,在他再三追问下徐某承认他是湖北籍在沪务工人员。经过核实,徐某近期虽没有回过湖北,但他没有到居委会领取出入证。经过薛黎荣及居委工作人员的解释劝说,徐某答应会配合工作,注意防疫。

2月3日晚间,据通报,普陀区石泉街道下属某社区出现新冠病毒疑似感染病例,1小时内,20余名禁毒社工自愿报名参加并迅速赶到相关居委会进行疫情排查。一直忙到当天晚上10点半,社区内500户居民的住户信息,目前情况及过往行动轨迹终于基本排摸完成。

自强金山工作站张堰社工点的年轻社工俞嘉晟和顾归亿则从1月30日起就志愿加入防控阻击疫情的队伍。对禁毒宣传工作熟稔于心的俞嘉晟深知宣传防范的重要性,在防疫宣传工作中,他奔走在基层第一线,利用各个小区的宣传栏张贴防疫知识海报,耐心向周边的居民讲解疫情防控知识。

为做好返沪外来人员入户登记调查工作,社工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敲响辖区每一户人家的门,开展排查登记,同时将疫情的防控知识带到每家每户。忙完入户调查与走访排摸,又和志愿者深入到各个村的道口进行值守,对过往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进行体温检测。

张堰工业区一家电缆厂有1600多名工人,因工厂订单多,春节期间也没有停工。春节结束后,厂里又有许多返乡工人回厂上班。到工厂宿舍排查重点地区返沪人员,引导工人填写健康信息……社工又开始连轴转,忙个不停。

和俞嘉晟、顾归亿一起并肩战斗的还有自强各工作站的社工们,他们在小区内协助进行登记,监测进入小区人员的体温,帮居家隔离的人员代购生活必须品……在寒风中忙碌的社工们内心坚定,他们愿为疫情防控献出一份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筑牢每一道疫情防线,只有这样才能驱散这个春节里疫情所带来的彻骨寒冷,也只有这样才尽到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把关人”不吃不喝工作7小时

道口查控是上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防线,加固道口防线,坚决切断传染源,才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1月27日,自强崇明工作站的黄幸就开始参与道口查控的工作。

当天,黄幸看到“崇明志愿者招募令”发布的信息后就迅速报名,在经过穿带防护衣物和测温的培训后,黄幸和第一批20名疫情防控志愿者迅速集结,前往G40崇明启东道口开展志愿者检疫服务。志愿者们8个小时一班,黄幸从1月28日下午4点一直工作至晚上12点,和道口的工作人员一起守住上海北大门。据统计,当天志愿者们共为4万多人进行了体温检测,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是从河南、山东、江苏的返沪务工人员。

自强青浦工作站禁毒社工周宇立,也报名参加了团区委组织的志愿者道口检疫工作,他从1月28日上午7点至下午4点连续9个小时,在青浦区和江苏吴江交界的汾湖收费站,协助道口开展防疫工作。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上海迎来返城务工人员的回沪高峰,社区工作压力日益繁重。嘉定区的朱桥道口返程客流日益加大,原本配备的医护人员人手不够,道口严重堵塞。自强嘉定工作站工业区社工李滔、谢雨晴看到招募道口检测志愿者的信息后,也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朱桥高速道口体温测量志愿服务工作。

从2月4日清晨起,李滔就在嘉定陆渡检查站开展防疫志愿工作,为通过道口的人员测量体温,引导来沪人员填写健康登记表,疏导安抚人员因排队产生的急躁心态。鉴于道口的繁忙程度,李滔从早上5点半到中午12点半的7个小时里连续工作,不喝水不吃饭不离岗,坚持着完成了交付的工作。

不间断的电话不放松的帮教

在这特殊时期,社工积极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防疫工作,但他们也没有放松对服务对象的联系,并且从接所那一刻开始就注重宣传疫情防控的点点滴滴。

从除夕至今,在疫情工作最紧张的时刻,自强总社13个工作站的禁毒社工放弃休假,与派出所民警到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共按期、安全接回多名期满解除强戒的服务对象。

每一位有接所任务的禁毒社工都提前做好接所计划,沟通接所车辆,主动与民警对接联系,约定出发时间,准备好社区康复协议书、服务手册和防疫知识宣传手册。因防疫物资统一管理,街道无法提供多余的口罩,禁毒社工接所时,还将自己好不容易购买的口罩给出所的服务对象使用,并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劝告他们在家不要外出。

而在春节假日期间,社工们纷纷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电话与服务对象联系,给他们送上新春祝贺的同时,也关心了解他们防疫情况。自强青浦、徐汇工作站社工在了解到有服务对象在外地时,都让他们发微信定位确认所报情况属实。对于在武汉的服务对象则叮嘱他们在防疫的特殊时间,做好自身防护,与社工保持联系。

大部分服务对象与社工沟通时都对居家隔离表示配合和理解,但也有少数服务对象因长期居家,表现出情绪焦燥。对此,社工耐心地给予疏导,对重点服务对象,社工们还通过增加微信、电话联系次数,给予关心。

自强嘉定工作站的社工屠佳秋在居家办公期间每天都和服务对象微信沟通,疏导他们情绪。服务对象戴某告诉她,自己工作的企业有大量湖北工友,他每天都担心自己被感染,很害怕。屠佳秋耐心回应,将相关知识告诉戴某,舒缓他的焦虑情绪,使戴某慢慢释怀。

屠佳秋的另一名服务对象李某则在年前到湖北探亲,因突发疫情封城不能返沪,屠佳秋多次电话与李某联系,安抚他的情绪,并为他就工作、返沪等问题作出“最佳建议”。

特殊的战“疫”志愿者们

在抗疫防疫的特殊时刻,自强社工一方面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关心他们的健康与动向,另一方面,也鼓励服务对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参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成为战“疫”的一员。

自强青浦工作站社工夏平在区禁毒办和工作站支持下,成立了一支9人的志愿者队伍,队伍中有6名戒毒康复人员。经过培训,他们配戴口罩,统一着装,分3组从2月10日晚上正式启动服务对象志愿者《共守美好家园,同抵疫情灾害》的行动。他们到小区协助保安夜间值勤,开展排查守护登记检查引导工作。

崇明区向化镇社区戒毒人员黄某看到招募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消息后则主动报名,从1月28日开始连续5天,每天早上到向化镇药房帮助药店维护秩序,向前来购买口罩的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健康知识。

徐汇区的戒毒康复人员王某目前从事地铁闸机维护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都提前到岗做准备工作,并配合工作人员为乘客监测体温,耐心对未戴口罩的乘客进行劝阻。

此外,还有服务对象主动与社工联系,提出要捐赠口罩、手套消毒水等防护用品……

“以前走入歧途,但是社会一直没有放弃我们,这一次我们也想和社工一起,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传递力量,驱散阴霾是所有人的心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2 防疫一线,禁毒社工不退阵 2020-02-21 2 2020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