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王川
为切断可能的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上海给重点区域来沪人员集中提供住处进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这些设置在不同区域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也是疫情防控前沿哨点,承担着辖区内重点地区抵沪人员和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任务。
被集中隔离的观察对象,在这些只有14天的“家”里怎么样?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又是谁在里面“守护”着他们?
他们既是“白衣战士”又是“生活管家”,用爱与坚守在群众与病毒间筑起一道坚实的隔离防线,隔离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爱与温暖。
虹口 隔离房间里的“暖心四件套”
在虹口区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里,眼镜布满雾气、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在为污染区消毒,为了更好地照顾隔离人员、同时节省一次性防护服,一套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
这个紧急高效运作起来的隔离观察点,大年初一开始布置工作,大年初三便迎来第一批集中观察对象,从接受任务准备观察点到正式接收观察对象只用了1天多的时间,为及时规范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虽然准备时间十分有限,但在集中隔离点,隔离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隔离工作队伍由社区医护人员、区疾控中心消毒指导医生、街道后勤保障队伍、第三方消毒机构、特保人员组成,共同运作。
在每个隔离房间里,都可以看到医护人员精心准备的“暖心四件套”,体温计、酒精棉球、消毒片、口罩;告知书上细心地写着指导观察对象体温测量的方法,消毒药片的使用方法等注意事项。在每个隔离房间墙上张贴着医护人员工作群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进群,通过微信就可解答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医护人员每日定时测量观察对象的体温、询问症状,收集相关健康信息。在14天观察期内,这群白衣天使不仅承担着医护工作,也成了观察对象的“生活管家”。
隔离不离心,在“生活管家”的悉心照顾下,隔离人员的生活细节也在不断地优化改善中,考虑到观察对象的饮食习惯和本地的差异性,后勤部门在保证每日供应的伙食卫生营养的条件下,做到好吃合胃口,得到了“隔离点住户”的一致称赞。
日前,虹口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家四口完成医学观察,离开了集中观察点,临别时一个5岁的小朋友说:“医生小姐姐们,保安小哥哥们,谢谢你们的照顾,我会想念你们的。”小朋友一家是来自重点地区的游客,隔离后孩子妈妈体温走高,持续观察后不见好转,医护人员立即将孩子妈妈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查,所幸孩子妈妈没有感染上新冠肺炎,一家四口得以顺利出观。
对这群白衣天使而言,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每天越来越多健康的观察对象解除观察。每当隔离期满,医护人员会再一次为观察人员测量体温,确保解除观察人员健康离开,将“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告知单”发放到观察对象手中,临走时还不忘嘱咐注意事项。
据悉,自集中医学观察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月20日,虹口区集中观察点累计收治对象110例,解除医学观察74人。
奉贤 安宁疗护病房改建 医护带着家属一起出力
在奉贤南桥镇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本的安宁疗护病房被改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指定医学隔离点,
这绝非简单的“模式切换”。如何安抚原住院9位老年人的情绪,让他们愿意离开习惯了的生活环境,成为中心医生们的首要任务。面对部分老人因不忍离开而落泪,医生、护士们反复耐心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对于病情较重患者,由管床医生随车前往分流医院,并与对方进行充分交班后,再自行返回。一天内,9位老人全部转院成功。
要收治新型肺炎疑似病例,现有病房必须重新进行流程改造,很多医务人员更是放弃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甚至带着家属一起参与病房内部设施的搬迁。短短3天时间,在中心所有人的努力下,这里完成了流程改造。
虽然早已参加过培训,但当战“疫”的号角吹响,隔离点一下子迎来首批4位病人时,作为率先“冲锋陷阵”的第一班轮岗女医生张天宏,忍不住紧张了起来。整理储备物资、熟悉操作程序、做好消毒准备……一番操作下来,张天宏感到肩上负担沉重。
沉重闷热的防护面具,不一会儿就被呼出的气体打湿,眼部周围也慢慢变得模糊不清,但这位年轻医生心中却坚定而清晰。
一个病人接送约要45分钟至1小时,防护衣穿脱需要半小时,为了节省防控物资,张天宏和同事决定一直待在危险区域,累了就在冰凉的地上坐会,直到救护车将所有病人送达。在病房里深入了解患者情况后,张天宏又紧急承担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可以给我一根数据线吗?我手机没电了,家里人在等我的消息……”患者焦急地看着她,她立刻回办公室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充电器。“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解除隔离?”每隔几个小时,就会有患者家属打电话来询问,她都耐心地一一安慰和解答。
四个半小时后,当医生们走出来,脱下厚厚的二级防护装备,同事们才发现她们的手掌被汗水浸得肿胀发白,脸庞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护具印痕。张天宏更是全身水肿了起来,但她却笑着说,“我没事,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为了抗击疫情,我挺得住!”
战斗还在继续,但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正在汇集,青年医生张朱红就在这个特殊关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这位年轻的医生笑着说:“家里长辈也很支持,越是这种时候,我这样的年轻人越应该挺身而出。”
“最重要是,绝不轻慢病情。目前,我们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疫情以来,南桥镇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医务人员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全程参与病人分流、病房改建、流程制定、人员安排、物资保障等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还没有停下来过。他们一个个都顶着黑眼圈,脸上是口罩勒出的痕迹,眼中闪烁的却是坚定的光芒。
金山 为疫区来“客”缓解病痛
在金山区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除了是医务工作者,还要做“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隔离点的饭菜不合口味,他们要负责送外卖;被留观人员购买生活物品时,他们要负责送快递;房间里没纸、没牙膏了,他们更要“服务上门”,尽最大努力满足留观人员的需要。
留观人员的健康,就是隔离点医护人员的使命。有一次,金山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迎来了三位不一般的“客人”,因为他们均来自疫情重灾区——湖北。受疫情影响,湖北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因为女儿患有面部肌纤维母细胞瘤,无法拖延治疗,这一家人不得已才从湖北来到上海就医。本着早隔离,早解除隔离的态度,来到了该隔离点进行隔离留观。
对于患有疾病的留观人员,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待一家三口入住之后,医护人员了解到这名女性病患平时因疾病疼痛需要用麻药(受国家严格管控药物)。于是,医护人员又通过与这家人沟通协调,最终拿到了原先医院开的处方,并将该处方交由金山医院医政处,由医院根据相关规定为她开药,最终缓解了该留观对象的病痛。
据了解,集中隔离点主要是接收14天内从湖北来沪、到过或者途径湖北的人员。然而,因为道口来沪车辆时间不固定,往往一等就是等到晚上11点、12点,有一次更是凌晨2点半,熬夜等待似乎成为了这些“白衣战士”们的家常便饭。
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批进驻金山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护人员,清一色都是女性。与第一批驻点人员完成交接工作后,她们便迅速投入到了为期两周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中。
有一天晚上,一名留观人员体温过高,她们配合医疗组将该名留观人员送上了120,并做好消毒工作,整个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悬着一颗心,好在经过各种检测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嫌疑,等该名留观人员送回集中隔离点,她们要再次进行消毒,回到房间已是半夜12点。
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每天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喷雾器一层楼一层楼地消毒,从一开始的吃力到后面的游刃有余,这中间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她们24小时待命,三人轮流值班,虽然任务艰巨,她们都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