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致敬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们

“小行动”汇聚共克时艰“大能量”

本文字数:3262

虹旭小区的贾以恒是一名大一学生,他主动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在浦东博山小区统计住户信息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陈颖婷  夏天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昨天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青年大学生放弃在家休息的时间,主动到一线担当志愿者;虽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站在前线,但团员青年却在社区防疫一线尽一己之力;检察干警今年的生日,在防疫门岗度过......在特殊时期,防疫志愿服务没有局外人,是有很多个这样的志愿者,积极投身,齐心战“疫”,共同书写着抗疫动人篇章。

冬已尽,春可期。

“00后”勇当一线防疫志愿者

“妈妈,我也去小区站岗,当志愿者吧。”从春节开始,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广凉居委会主任陈建芬就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陈建芬的儿子廖璟业正读大一,目睹自己的妈妈累到嗓子嘶哑,他主动提出要报名做志愿者,为社区疫情防控出力。

廖璟业出生于2001年,就读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平时性格内向的儿子竟然“主动请缨”,这虽让陈建芬有些意外,但对于儿子的想法她十分支持。要做好居民区的志愿者,必须要对这里的情况熟悉。因此,陈建芬在辖区巡查时,拉上儿子廖璟业一起,先带他了解居民区情况。

“我在这里住了好多年,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妈妈工作的居委会要负责两千多户居民,一趟走下来至少两个小时,不容易啊!”廖璟业说。

很快,廖璟业便穿上橙色的志愿者马夹正式“上岗”了。起初,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门岗负责为进入的居民测量体温等。有邻居认出他来,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

廖璟业的举动感染了身边的人。听说廖璟业在社区做志愿者,参与一线疫情防控,他的好朋友李昱东也加入到广凉居民区志愿者的行列。李昱东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他居住的凉城路396号小区只有一幢居民楼,而且这里没有门岗,人员出入较为随意。因人手不足,居委一直苦恼于如何更好地完善这里的出入管理问题。现在,随着廖璟业和李昱东加入,居委在此设立了临时门岗,由两位大学生志愿者负责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小区安全意味着居民也安全。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为自己居住的小区出一份力,这是我应该做的。”李昱东说。

陈建芬依旧在居民区走街串户为了疫情防控忙碌着,儿子廖璟业则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志愿者岗位上。广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莉莉笑言:“我们居委主任为了居民区的疫情防控,把儿子都‘捐’出来了。”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志愿者和居委干部们一起,扎起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安全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凉城新村街道共发动志愿者800多人次,在86个小区的90余个出入口值守。

“是时候换我们守护家园了”

勇当一线防疫志愿者的大学生不止廖璟业一人。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冯晨音在看到青浦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招募令后,便立即报名,成为了团区委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同时,她也是所住社区的志愿者,与社区党员前辈们轮流在门岗执勤,严查各类进入小区人员,登记外地来沪人员等。

在道口,一天8小时的志愿工作让她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为了减少物资消耗,她和同行的志愿者坚持不喝水、不换防护设备,这样的经历让她也切身体会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不易。但是,听到来自被检人员的一声感谢,看到一个放下口罩和手套就匆匆离去不留姓名的背影,这些瞬间像能量一般让冯晨音“电力满格”。

她说:“无论是在道口站好人员入沪的第一班岗,还是在社区门前守卫业主一方安宁,能够贡献微薄之力,我都感到十分光荣。作为90后青年,是时候换我们守护家园了!”

与冯晨音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来自华政法硕中心的王菲。看到学校党组织的号召和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倡议书后,王菲主动联系了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被分配到人手较缺的鹤鸣居民区,成为一名社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

在社区内进行返沪离沪统计、重点区域摸排、疫情防控宣传是王菲的日常主要工作,每一天,她都上上下下地在数十栋居民楼中穿梭,虽然辛苦,但每次她都申请去最远的楼区,对工作任务有求必应,大风、降雨也风雨无阻。而她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社区干部们的高度评价,航头镇团委书记更亲自打电话来向她表示慰问和表扬。

在看到华东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抗击新冠肺炎援助基金项目后,王菲也毫不犹豫地捐了款。“看到海内外校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也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我没法帮助他们采购,那就尽力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小温暖”汇聚成“大爱心”

除了大学生,团员青年也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中,携手并进一起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长宁区仙霞路第一幼儿园周洁老师连续参加居民区预约登记购买口罩和虹古路沿街面住宅小区巡逻。“我们愿出一份绵薄之力。”周洁说。据悉,1月28日起,街道团工委通过线上线下报名的方式,在全社区层面招募疫情防控储备青年志愿者,报名人数达64人。团工委第一时间组建青春战“疫”微信群,及时沟通联络,为青年志愿者的志愿奉献保驾护航。

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单位新长宁集团、上服集团多名团员青年从居民区开展第一轮预约登记购买口罩时就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协助居民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口罩购买预约登记,秩序维护、人员信息整理等工作;上海银行团员青年连续两周,每天中午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参加水城路沿街面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巡逻,协助居委、物业开展人员体温检测、排查登记。

社区还有很多年轻人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虽然这些举动看似平凡,但正是这些凡人善举的“小行动”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大能量”。

向阳花公益社负责人孙冰不仅参与小区巡逻守护、口罩预约登记,还向街道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2把额温枪和6顶帐篷;大金更青年志愿者王莺老师,拿出家里为数不多的口罩和亲自购买的鸡蛋蔬菜为独居老人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上海晨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郝龙除主动参加午间2小时志愿巡逻岗外,还通过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奋战一线医护人员及工作者捐款1000元。

此外,仙霞街道还有奋战在防疫一线的80后、90后青年社区工作者、青年民警、社区医护工作者200余名,他们放弃假期,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多日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防疫宣传、便民服务、秩序维护、环境整治、排查处置等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体现了青春担当。

“检察小姐姐”的志愿抗疫:今年生日在小区门岗度过

上周三,是黄浦检察院办公室干警张雅梦的生日,是一个没有蛋糕、没有欢庆的生日。因为这天小张作为防疫志愿者,全天在岗,参与严控3个小区人员进出,包括劝阻外来人员进入、居民进出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

“这个生日因抗疫而变得有意义!”张雅梦说。“相比真正的抗疫一线人员,我做的事微不足道,只能说略尽所能。我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以最小的损失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一个钟头测了8遍体温,我看你们简直浪费时间!我不测!”近日,杨浦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烨,在某小区担任出入口值守志愿者时,遇到一位“忍无可忍”的老爷叔。

王烨的工作内容是给出入小区者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而这位老爷叔已经不耐烦了,他说:“我要是有传染病,我还能出去害人吗?我去菜场测一遍,超市测一遍,药房买药测一遍……回个家还要测,一个钟头里测了8遍体温,简直浪费时间!”

王烨好说歹说:“测量体温很快的,耽误不了多长时间,麻烦配合一下,谢谢您。”但爷叔铁了心不配合:“我量不量,都不发烧的!”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王烨只得发挥一名检察干警的看家本领,耐心向其宣讲相关政策法规和防疫知识。5分钟过去了,一起的阿姨都发话了:“站这里那么久,冷也冷死了。你不配合,我配合,测好体温我自己回家!”

爷叔只得跟在阿姨后面,默默摘下帽子,配合王烨测量体温,两人一起回家去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赶紧把体温枪收回腋下,免得气温太低让它失效。好在他们体温都正常。”处置完这起小波折,王烨心中五味杂陈。她说:“这个冬天留给我的记忆,不止是冰冷的数字和冷清的新年,还有那一抹抹奔走在楼间巷道的‘志愿者绿’,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每个人都奋力地守护着整个城市,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涓涓善意汇成浩浩大爱,为这个苍白的冬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 “小行动”汇聚共克时艰“大能量” 2020-03-06 2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