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智能语音口罩预约、5G防疫机器人、城市大脑2.0版……

高科技让疫情按下“暂停键”

本文字数:2845

青浦警方在高速道口用“高科技”防疫

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推动疫情防控模块在街道“城市大脑2.0版”智能管理综合平台上线

  □记者  陈颖婷  胡蝶飞  季张颖  见习记者  张叶荷

只需手机点一点,口罩就已线上预约完成;居民从哪儿来,是否需要隔离,“看家护院、邻里互助”疫情防控系统让疫情防控无死角;护理、消毒、清洁,5G智能防疫机器人穿梭在疫情一线,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搭建起医患之间的桥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而在疫情期间,也诞生了一系列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的“高科技产品”,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让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口罩背后的科技智慧

如今,坐在家里,只需要打开手机直接扫描二维码或登录长宁市民云,按照提示操作,不到几分钟居民就完成了口罩的线上预约,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居委会的通知便可以前去指定药店购买口罩。而这些便捷背后是许多科技人员连日来的付出,自从接到任务起,他们便放弃了休息,不舍昼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智。

社区口罩预约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资源有限、人手紧张、传染风险的情况下保证每个居民能够通过预约登记买到口罩考量的是政府的智慧。在总结了第一轮口罩预约登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第二轮口罩预约登记,长宁区联合联通公司免费开发了24小时线上预约登记平台,联通公司第一时间与各街道建立了工作对接工作群,与每个街镇沟通对接线上预约系统的开发,确保第二轮口罩预约全区10个街镇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预约登记。居民通过直接扫描二维码或登录长宁市民云,就能申请预约。轮到购买后,居委会再短信或电话通知审核通过居民,凭预约凭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到指定药店购买。2月15日上线以来,获得了居民的好评和欢迎。截至到2月24日,第二轮全区共预约登记152927户,已预约户数占常住人口户数的62.25%,其中线上预约登记52540户,占预约户数的34.36%。

除此,北新泾街道联手科大讯飞公司,运用智能AI助力预约登记。在全市率先探索将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居委会上传外呼名单后,智能语音外呼系统云端逐一进行呼叫提示。目前,已累计呼叫258批次,26753人次,接通24346人,电话接通率达到91%以上,预留手机号码接受短信息成功率达到100%,大大减轻了居民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已在江苏、天山、虹桥、仙霞、新泾镇等街镇推广使用。

大数据出招  让疫情防控无死角

“您好,请扫码录入信息,鉴于您是重点地区返沪人员,根据相关政策法规,需自行居家隔离14天,并每日两次如实填写体温。”让居住在徐汇区的小王没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竟是一款小程序和严格的隔离规范。而它的背后,其实是徐汇区开发的一套“看家护院、邻里互助”疫情防控系统。它涵盖了口罩预约、返沪人员管理到沿街商铺管理等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全方位保护市民安全。

徐汇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返沪人员管理为例,居民信息登记采用红、橙、黄、绿四色管理机制,红色为近期湖北地区返沪人员,橙色为近期重点地区返沪人员,黄色为近期其他地区返沪人员,绿色为近期未离沪人员。

“返沪人员扫描二维码后,信息就会上传至后台,假如隔离人员未过隔离期,后台便会自动报警,而同样安装防疫系统的居委工作人员会同步收到警报,可以第一时间上门制止其擅自外出行为。”这样一套系统也为居委干部们减少了不少工作压力,康健街道长虹坊居民区书记兰天坦言,“以前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上门检查返沪人员是否在家隔离,辛苦但没办法,现在有了这套系统省力很多。”

与之相类似的,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着手开发了智能化工具,推动疫情防控模块在街道“城市大脑2.0版”智能管理综合平台上线,线上线下密织疫情防控“安全网”,让战“疫”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记者了解到,洋泾街道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居家隔离用上智能新装备。居民区层面,通过与被隔离人员沟通,在取得理解和同意后,街道在其家门对面墙壁上,安装智能终端摄像头,当目标打开房门时,摄像头会自动触发报警。这个智能终端,是之前可视探头的升级版,可以自动识别、智能发现被隔离人员开门外出,及时触发报警,警情不仅会通过“浦东智理”APP在居委社工手机上跳出,还会报至街道指挥部,让指挥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调度“1+3+N”工作人员进行处置,为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居家隔离增添一道新防护。

5G智能防疫机器人在一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总体战之中,病房就是战斗的最前线,医护人员是冲在第一线的英勇战士。然而,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该如何降低医护人员的暴露频率,成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护理、消毒、清洁……如今在部分医院,白衣天使们有了好帮手——5G智能防疫机器人。在得知该难题后,上海移动携手合作伙伴快速响应、高效联动,紧急完成设计、开发、调试、生产等一系列流程,迅速推出了5G智能防疫机器人,并于1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投入使用。

据了解,医院可快速、灵活、安全地部署和运营该款智能机器人,代替一线医护人员执行护理、消毒和清洁等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同时,为确保智能机器人的正常工作,上海移动紧急建立了通信保障响应机制,迅速开展相关医院院区的5G网络覆盖和优化,并安排专人做好网络实时维护。

目前,上海移动已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等4家医院提供了总共6台5G智能防疫机器人,助力实现消毒清扫自动化和物流送药无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暴露频率,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成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得力帮手。

10秒快速完成大客流体温测量

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承担着G50沪渝、S32申嘉湖和S26沪常三大高速省界道口检查站车辆查控的职责。面对返程高峰的压力,青浦警方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红外线热成像体温检测仪,十秒便可快速完成大客流体温测量。

针对大型客车登车检疫速度慢,测量结果受车内温度影响大且检测人员易增加被传染风险的情况,青浦交警通过运用红外线热成像设备,在高速检查站特定区域设置专用简易通道,乘客只需要下车依次步行通过4米左右通道,10秒内便可发现筛别出体温异常人员并报警。如大客车内有30名乘客人员,若正常流程,从下车体温计逐个量体温并登记需要10分钟左右,运用此方法只需3分半至4分钟即可完成全部人员检测,全部人员从下车到出结果比传统时间节省60%,同时还减少检测人员密闭空间被传染风险。

此外,作为道口“提示三道线”的前端提醒,青浦交警在距离检查站700米左右的分流点安装了高音语音提示立柱,声音覆盖半径200米,并配备无线呼叫系统。这套无线智能语音音箱系统成为疫情防控引导一大利器。通过智能音箱系统平台,能实现将检查站需要驾驶员了解的安检重点提醒内容录音后上传并定时循环播放。民警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有针对性地通过手机APP或无线对讲器在远程进行喊话。该无线智能语音音箱还将服务于高速事故黑点等,为高速公路畅通安全保驾护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高科技让疫情按下“暂停键” 2020-03-06 2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