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自强长宁工作站社工 郑艳玲
整理:法治报记者 徐荔
“90后”这个词似乎总是带着特定的感情色彩,也许是冲动叛逆,也许是刁蛮任性,更是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但现实中仍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为此一直不断进取、努力,尽自己所能在烈日寒风中绽放。2003年“非典”时期,所有人守护还是孩子的“90后”,而现在,换“90后”守护大家。去年8月才加入自强长宁工作站成为禁毒社工的郑艳玲就是这样的90后姑娘。
带伤上阵 不吭一声
新冠肺炎疫情爆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得知严峻的防控形势后,我也报名参加了街道志愿者的队伍。其实我前不久刚做了个小手术,伤口在脚上,走路还有点不方便,可我觉得问题不大。
我是年轻人更是禁毒社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献一份力,这也是我们年轻社工该有的模样。家里人虽有点担心,但最后也都支持我的决定,每天都送我社区岗位值班。
我主要做的就是严格执行住宅小区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在辖区内协助社区疫情防护检测工作,比如在社区防疫点为来往的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排摸从武汉及其他省份回来的外出务工人员;向居民发放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宣传单;在楼栋内张贴疫情宣传海报和悬挂横幅,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及时知晓、及时防范……说实话,工作量是挺大的,连续几天每天站立近9个小时也很累,脚上的伤恢复得也不太好,不过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撒娇”,既然接下了工作就得好好做。
可是,事与愿违,脚上的伤口局部开裂了,医生叫我必须静养。
依然忙碌的“静养”
我就这样被“强制休息”了。不能在社区帮忙,我想我在家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更多了解我的服务对象们。
我在家通过电话、微信与社戒社康人员联系,了解服务对象近期的身体、生活状况,仔细排摸对象离回沪隔离情况,同时还不忘提醒他们在对抗疫情之时,也不要丢失了对毒品的戒备之心,要高度重视毒品危害性,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在这些服务对象中,有人因为疫情出现焦虑情绪,我就尽力疏导他们紧张的情绪,建议他们可以做一些居家运动转移注意力。
在这段时间,我也遇到了向我寻求帮助的服务对象,小王。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我觉得她的性格腼腆、内向,她向我求助一定是遇到了“大事”。原来小王要提前复工,希望社工可以帮她安排尿检。
这本是件分内事,但脚上的伤和到医院近2公里的路程让我有点为难。我本想请同事帮忙代劳,但是从我与小王的沟通中能感受到她缺乏安全感,内心渴望被人关心,我应该在她需要我的时候出现,不熟悉的社工可能会让她有排斥心理。
心理上,我可以帮小王舒缓紧张情绪,行动上,我能帮助她增强戒毒信心。就这样,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自己陪她去做尿检。那段不长的路我走了大约40分钟,伤口也真的很疼,但我想,要是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王感受到我对她的真诚,打开原本紧闭的心扉,一切是值得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