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邱钧之死”的警示意义

本文字数:1028

  □沈栖

72岁的邱钧常年锻炼,体魄健强,膂力过人,曾获北京健美比赛老年组冠军,被誉为武汉的“施瓦辛格”。面对疫情暴发,他有恃无恐,不听家人劝阻,经常外出且拒绝佩戴口罩,结果受到病毒感染,不幸去世。如此强壮身体者也不敌病毒的侵袭而免遭厄运。悲哉也夫!

佩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防线,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近期的刚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它已不止是道德命题,而是关乎原则问题,甚至涉嫌触犯传染病防治法。有些人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心存侥幸,“放飞”自我,委实令人费解。这种行为缺乏边界意识。公共场合毕竟不是自家客厅,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你倘不佩戴口罩,对己是失防、失范,可能如邱钧殃及自身,还会惊扰周围,也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虽说邱钧是死于疫情的峰值期,现如今疫情经严防严控有所回落,但他的死还是给人们以警示作用。

近来一些视频引发热议,如:一度冷寂的上海淮海路光明邨重又排起了长队,购买熟食者络绎不绝;闵行区的Cos t co超市顾客盈门,肩摩踵接;杭州又出现三五成群、徜徉西湖的景观;广州“陶陶居”重新开张,食客满堂;江西赣州“解禁”,恢复了集市,人头簇拥。上述视频还出现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佩戴口罩。往昔人流稀落、街市冷清的情景似大为改观。

疫情确实有“向好”的趋势,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确保周密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不少地方社会生活日趋正常化。然而,按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的重要信息: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可见危机依然四伏,当下却见人流渐多,街市趋忙,复工频繁,甚至有些景点也开放限量迎客,这更需要人们提高警惕,出门佩戴口罩以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病毒。

星星之火易灭,燎原之势难控。难就难在,一旦疫情暴发形成了公共卫生事件,其有效防控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严格管理和医疗部门的及时诊治、科学防范,还得全民动员,自觉配合,共克时艰。倘若防控松弛,极有可能疫情反弹。不是吗?成都就有一例确诊病例痊愈出院后又呈阳性而再度入院;重庆一企业复工后因防控不严而导致聚集性疫情。一些地方警戒松懈,防控式微,人群再度无序密集,就显得过于乐观了,“解禁”为时过早。

专家钟南山、张文宏以病毒的潜伏期和疫情的走势,劝说人们:“再‘闷’两个星期”。病毒依然肆虐,防控未有穷期,别让收复的失地再度沦陷,重回“寒冬”!劝君莫蹈邱钧覆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邱钧之死”的警示意义 2020-03-09 2 2020年03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