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长护险居家护理、老年助餐、社区养老……上海进入疫情防控一个多月来,特别是随着全面复工来临,如何保障好这座老龄化城市居家养老的“老宝贝”们,考验着上海民政服务的水平。日前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力争民政服务机构“零疫情”,也要保障养老刚需服务,逐步有序恢复与扩大居家上门照护、老年助餐等服务,对监护缺失的孤寡老人实施日报制度等。
记者获悉,在本市各区、各街镇,辛勤而专业的护老队伍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好全套防疫措施的同时,不但继续为老人提供清洁、送餐、倒垃圾等服务,还“补位”了因防疫造成的其他服务如理发修面的缺位,更贴心地向老人们宣讲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及时辟谣,帮助老人们舒缓紧张情绪,并教导他们科学防护方法。
安抚他们的紧张不安
刘晓荣是黄浦区一家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机构的护理员。今年春节期间,她是为数不多留在上海服务,又正好赶上疫情防控的养老护理员。
回想起当时推迟回老家的决定,刘晓荣说:“春节期间护理人员短缺是普遍现象,当时只考虑让老人们过个舒心年,就把回老家的时间往后延了。没想到春节之后疫情越来越严重,原本支持自己留沪的家人,一度劝我‘安全第一,要不然就不要做了’。”
据刘晓荣介绍,好在其所属机构不惜成本为护理员们提供充足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头套、鞋套以及免洗消毒液、洗手液、测温器等防疫物品,对他们多次进行疫情知识和防控措施的培训。疫情防控升级后,该机构还减少了每个护理员服务的老人人数,以降低护理员和老人们的感染风险。这一系列防疫防控措施,不仅让刘晓荣及其家人慢慢放了心,也让继续接受长护险照护的老人们慢慢安了心。
根据公司防疫要求,刘晓荣除每天早上通过手机小程序上传体温测量数据和图片,还会在小组微信群里上下午各汇报一次体温测量情况。进入老人家里前,她会换上全新口罩、头套,穿好鞋套,把外套脱下放入背包后,对双手消毒并戴好一次性医用手套;入户后把背包放在玄关或者鞋架上,不再像平时那样带进老人的房间;为老人开展服务前,首先对其进行测温、询问是否出现相关症状;在服务过程中,使用到的指甲剪等工具,无论自带的还是老人家里的,还会一一用酒精消毒后再用。
“这样做虽然比平时繁琐,但却有益于老人健康和自身安全,所以我和同事们每次上门都会严格遵守公司上述防疫要求。”刘晓荣说。但她同时指出,即便如此,每次和老人接触还是能够感觉他们很紧张。
于是,刘晓荣和同事们会主动把相关防疫流程详细告知老人,同时通过边服务边聊天,把最新疫情防控进展、科学防护方法等普及给老人,对老人们提到的不实谣言,及时澄清,以缓解老人紧张和不安情绪。
“让老人生活得更好点,是我的择业初心。”刘晓荣说。她表示,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以来,看到老人们的生活因自己的劳动而舒适,就是最大的快乐,也是对自己努力工作的最大回报。
疫情期间,这里助餐不停
位于杨浦区殷行街道殷行新村的“睦邻小厨”,服务着殷行街道五十多个居委的居民小区。以往,这里每天中午都会迎来两三百位老人光顾,还要外送350多份老年助餐,晚上也分别有近100份的堂吃和送餐量。
但自从疫情防控开始,“睦邻小厨”按上级要求关闭了堂吃服务,以前来堂吃的老人,大多改为自行烧饭或由子女安排。但那些有助餐需求的独居、行动不便等特殊老人,却多少出现一些就餐难问题。
为了让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睦邻小厨”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做到“特殊时期,送餐不停”。从大年初七起,他们就已经复工,人手不够时,负责人、大厨都会亲自上阵送餐,而两荤一素的老年餐保持不变。
近10位送餐员,每天8点半到岗。他们一上岗就按规定测量体温,并给送餐车清洗消毒。殷行街道根据店里送餐的实际需求,每天都给送餐员发放口罩、手套、雨衣等装备,负责人说:“只有送餐员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老人,让老人们放心用餐。”
每位送餐员完成防疫措施后,都要在登记表上仔细记录留案。然后根据名单打饭、装车。9点半左右,运送午餐的送餐员们出发了。到午饭时段,他们平均每人至少要奔波5个小区,送上40份左右老年餐。每送完一份餐,他们都会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酒精棉仔细擦拭双手,以便干净卫生地接触下一份。
疫情期间,老人们基本不出门、不下楼,像扔垃圾这样的事情,有时送餐员也会随手帮忙代劳。把餐食送上门,替换掉老人家里的餐具,拿回来的餐盒则要进行集中的清洗、消毒。不少老人表示:“疫情当下,在大部分人在家安逸的时候,这些送餐员们却坚持奔波在外,只为让我们生活如常,一日三餐吃上可口的饭菜。虽然他们的日常工作比平时辛苦了许多,但毫无怨言,令人感动。”很多老人特别感动,将过年期间家里置办的年货如苹果、瓜子、巧克力……动不动就往送餐员手里塞。“礼虽轻,但情意却很重。看着老人们满意的笑脸,辛苦点也值了。”送餐员们说。
“护士给我理发,视频给儿孙看”
近日在奉贤区头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区,受疫情防控影响,老人们已经一个多月没出门了。
伴着明媚的春光,在老年病区的阳光长廊中,两位护士正客串理发师,为不能外出的老年人剪发。有需求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大家带着口罩、晒着太阳,拉开距离耐心地等待着。
“正好有一技之长,我就发挥一下余热。”头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朱美丽平时就在家里为父亲理发,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任务。
剪完了头发,感觉清爽了不少,不少老人希望让家里人看看,几位护士又熟练地打开手机,视频连线家里的小辈们,第一时间分享快乐。
“我们发动自己单位的职工,有一技之长的自愿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给老人温暖,给他们一种家的感觉。”该中心党支部书记祝顺均表示。
随后,病房里还有小惊喜等着大家。原来一大早,中心的几位医生护士就在食堂里忙碌着,包饺子、做汤圆,给大家添上一顿小点心,开开心心迎接美好春日……
“今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我们的养老机构护理员自己化身‘TONY老师’,为住养老人们理发修面。”在3月8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的一番话,描绘出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养老机构虽严控人员出入和亲属探视,但内部依然其乐融融的剪影。
蒋蕊介绍,往年“二月二”,养老机构都会请来理发师,为住养老人们提供理发服务。但今年受疫情防控影响,暂时无法请专业理发师前来。养老机构为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还是尽可能“土法上马”,尊重传统,让老人们安心。
上海:逐步有序恢复居家上门照护、老年助餐等服务
日前,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民政各类服务机构中人员密集、环境封闭,且服务对象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职责,始终实施从严的管理措施,力争民政服务机构“零疫情”;同时领导小组发文指出:切实保障养老刚需服务,继续做好对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刚需服务的保障,逐步有序恢复与扩大居家上门照护、老年助餐等服务,确保不断、不乱;继续发挥社区“老伙伴”资源加强对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关心;充分利用智慧养老平台,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加大特殊群体关爱保护,要特别关注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或因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监护缺失的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将他们纳入社区重点关怀对象,落实日报制度,切实保障基本生活。
领导小组要求,各区要强化落实属地责任,将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排查、物资调配、转移隔离等作为防控工作重点,保障好民政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健康。此外针对民办养老服务、儿童服务等机构,民政部门需认真指导,帮助其办理税收、社会保险等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各区可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扶持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项目可尽早拨付资金,帮助社会服务机构缓解经营困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