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海关人:绝不漏放,也不错留

——上海海关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守护国门

本文字数:3227

驰援机场的市司法局干警与海关关员的合影 王士东 摄

2月26日,上海海关关员登临来自重点地区的航班

海关关员对来自重点地区旅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娄亚婷

上海拥有全国出入境旅客数量最多的浦东国际机场和亚洲第一的邮轮码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日均监管进出境人员高达13万人次。同时,海、陆、空、邮业务门类齐全的上海,又是全球第一大口岸城市……这些平日里引以为傲的数据,在防控疫情非常时期,却都成了沉甸甸的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海关进入“战时”状态。近万名干部职工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奋战在国门第一线。他们化身“大白”,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了这座城市的“钢铁长城”。

“大白”的自述:我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

1月24日除夕夜,浦东机场海关值机处业务监控科科长宋丹接到紧急电话,单位希望她能马上回到岗位。当时,她正在福建照顾患病的公公。熟稔值机业务的宋丹有些坐卧不安。最终,她跟家人道出了实情:“我的岗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那里需要我,我必须马上回到岗位。”“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身为党员的公公说。

考虑到疫情口岸防控工作的特殊性,按照以往要求开展工作可能会影响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宋丹立即根据海关总署新冠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制成了值机处登临检疫操作流程框图,并在微信群内组织学习,让每一位同事了然于心。

1月26日10时,宋丹得到消息,某航班上有人发热并有武汉旅行史。

正是航班起降高峰时段,当班科室登临检疫任务集中,人手告急。

“我和你们一起吧。”宋丹没有过多考虑,成了这个团队的最佳替补。她迅速做好个人防护,前往指定桥位。待飞机停靠后,第一个进入机舱,与紧随其后的同事一起完成了体温测量、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排除了一名旅客的染疫嫌疑。

疫情来得急且猛,防控工作按常规开展必然陷入被动。为了确保登临人员零感染,她和同事在局促的值机处办公区域合理设置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定制了一套清洗消毒流程,给登临检疫的同事撑起“保护伞”。

随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支援值机的人员就要到岗,人力资源如何调配,防护物资如何管理,医疗废物如何处置一系列问题摆在宋丹面前。

宋丹根据海关总署总体方案和疫情实际情况建立防控物资管理办法,完善应急医废处置流程,精确到每一组需要的每一件防护衣、每一个口罩、每一副面屏,细致到每个时间节点、每片场地的确认。

她针对重点地区旅客安排好固定服务人员,协助重点地区旅客填写健康申明卡;通过实地踩点勘测,协调机场及医废处理单位在近机坪区增加固定医废回收点……这些点子不仅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而且最大程度提高了重点航班入境检疫速度。“我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宋丹说。1月26日以来,宋丹直接参加和协助处置领导组织指挥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登临检疫956架次,进行机上排查4944人次。

当前,严防疫情输入成为重要战场。在这里,也有无数像宋丹这样的海关关员穿上白衣,拿起设备,一次次走向机场停机坪,一次次值守在上海空港浓重的夜色中……

这场与病毒的较量,等不起也慢不得

早在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汉出现后,海关总署于2020年1月2日下发的文件提出,各地海关要对该事件进行关注。上海海关对此十分敏锐,相关领导1月6日就此事作出重要安排。

1月13日,首个国外病例被确诊,给口岸出入境防控带来巨大挑战;1月14日,上海海关就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专门布置研究。除预先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外,还主动走访市卫健委,积极协调再次固化原有联防联控机制。

同时,上海海关对涉及口岸的全部12个机构,特别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铁路上海站5个重点旅检监管现场,对检验检疫设施是否正常,防护物资是否充足,人员配备是否足够、应急预案是否有效、联防联控是否顺畅等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

面对非常之役,开展科学有效的防控尤为重要。

在疫情防控之初,上海海关组织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有过多次抗击疫情经验的技术人员立即研究检测方法,储备试剂、开展抽样,做好技术储备,为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化和实验室技术支撑。

在技术方案上,由综合组牵头成立专家组,第一时间将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版技术方案,转化为适应上海口岸实际,简单易懂的操作手册,下发给一线关员。

上海海关第一时间落实海关总署要求重启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制度,完成第三版健康申明卡的排版、印刷及分发工作,于2月24日零时在上海口岸全面启用。同时,针对始发或经停重点国家或地区的入境航班,及时补充健康申明卡申报内容,增加了境内联系地址及联系方式,确保入境旅客流向信息可追踪。新版健康申明卡启用当天,上海口岸出入境健康申报总人数达14634人,其中出境旅客申报数为6144人、入境旅客申报数为8490人。发现有症状人员13人,无症状但有重点地区旅行居住史人员10人。

此外,为保障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能够持续下去,上海海关对储备物资实行了分级分类使用,严格管控风险,确保关内“零感染”“零事故”。

精准检疫,构筑口岸严密防线

1月28日,一架来自法国巴黎的航班抵沪。根据前一天航空公司预报信息,机上载有14天内自武汉出发的旅行团,涉及旅客52名。飞机降落前,航空公司补充申报,52人中有1人出现发热症状。按照预案,飞机停靠指定机位,3名值机关员做好中风险防护后首先登机开展卫生检疫,逐一开展体温检测,逐一检查健康申报卡填写情况,详细询问每一名旅客身体健康状况,并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

经初步检疫发现,52名重点旅客由两个旅行团组成。其中申报的1名发热旅客腋温37.5℃,有咽痒症状,自述两天前出现发热。1月16日,该旅客随团从武汉飞意大利,1月28日抵达上海,符合新冠肺炎染疫嫌疑人判断标准。其他51名团组旅客体温检测正常,未申报不适,健康申报卡填写均无异常。至此,按照防控技术方案,除1名染疫嫌疑人需转诊送医外,其余人员将由航空公司组织转运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但是,值机关员考虑到该航班上旅行团组成员在境外共处时间长,归国航程长,存在聚集性传染可能。为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排除隐患,关员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经请示后决定再深入开展一次卫生检疫。

3位关员分工协作,一人耐心安抚出现焦躁情绪的旅客,一人再次审核每位旅客的健康申报卡,一人与两个旅行团的领队进行细致深入交流。在与一名领队的交谈中,关员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条重要信息。该团成员当日并没有全部回国,有2名团员滞留法国未归。这个特殊线索引起关员的高度警觉。经进一步核实,该团内有一家四口同行出游,分别是父亲、母亲、女儿和女婿,可是回国的只有母亲和女婿,父亲由于肺部感染合并发热在法国住院治疗,女儿留在法国陪护。

针对这一情况,关员立刻对母亲和女婿再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问询和现场观察,母亲有咳嗽症状,女婿有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该家庭4人长居湖北宜昌,1月10日去武汉办理签证(当天来回),曾到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就餐,1月15日在武汉居住一夜,1月16日从武汉出发随团赴欧洲旅行,1月28日从法国巴黎回国。综合症状、旅行史和接触史,值机关员立即汇报,明确建议将上述2名旅客也参照染疫嫌疑人处置。机坪完成入境手续后,3名染疫嫌疑人转诊送医,其余49名团组旅客由航空公司经机坪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1月29日凌晨,法国媒体公布该家庭父亲被确诊为法国第四例新冠肺炎。1月29日晚些时候,法国媒体公布该家庭女儿被确诊为法国第五例新冠肺炎。上海海关随后接到上海市卫健委反馈,该家庭母亲、女婿先后在上海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上海海关向浦东国际机场等5个重点口岸投入约700名工作人员,充实一线口岸监管力量,力争“绝不漏放、也不错留”一位旅客。

针对旅客的卫生检疫,除了常规的医学巡查、健康申报外,上海海关还开启“精准检疫”,通过大数据手段,整合海关、航空公司、国家移民局等多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提前精准布控并锁定重点人群,在登临检查环节开展重点排查。重点人群下机后由检疫专用通道通关,防止交叉感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 海关人:绝不漏放,也不错留 2020-03-18 2 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