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打通复工复产“肠梗阻”30名市政协委员联合建言:

推行健康证明全国“一码通”

本文字数:874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为尽快复工复产复市,各地借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纷纷推出了本地的“健康码”。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健康数据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一城一码”给复工人员带来了困扰,也可能引发地域歧视现象。记者昨日获悉,30名市政协委员为此联名建言:建议推行健康证明全国“一码通”,并及时出台相关暂行细则,打通复工复产“肠梗阻”。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我们建议,应尽快实现健康证明‘一码通’,让人力资源尽快人流其畅,各就其位。”记者注意到,这份建言的建议人为民建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陆铭,汪胜洋等30名民建市政协委员们联名建言。建言认为,应通过打通复工复产的肠梗阻,稳定就业保障生产,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委员们同时建议,及时出台全国统一的健康码暂行细则。“建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尽快推出健康码暂行细则,统一各地标准和规则,明确使用方式和范围。”建言中称,特别要明确规定,出示绿码的人员应实现异地互认,无需隔离,可在全国通行无阻。同时,对于伪造或使用伪造健康码的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并将视危害程度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此外,还建议尽快推出健康证明全国“一码通”。联合各地健康码主管部门和支持单位,尽早打通技术障碍,规范入口、统一标准,尽早实现平台共享、数据互通。

“健康‘一码通’推出后,可将此作为通行唯一依据。”对于道口、关卡、单位、小区等防疫节点,要求基层人员将“一码通”作为凭证,不需询问来自哪里和哪里人,避免产生地域歧视现象。委员们还建议,让一线人员尽早掌握健康码通行规则,避免执行端发生梗阻。

对于在复工复产复市、居住、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地域歧视现象,委员们建议严肃处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可通过行政处分和劳动仲裁等方式及时处理相关事件和责任人,并对部分影响较大的事件通过媒体进行披露和曝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 推行健康证明全国“一码通” 2020-03-23 2 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