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3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弄潮儿”踏浪而来。沈志先,彼时是全市最年轻的基层法院院长,听闻浦东新区法院即将筹建便主动请战。“经组织决定,我担任浦东新区法院筹建组副组长。1993年法院揭牌,我便受命担任首任院长。”近日,沈志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在浦东法院工作了8年,见证了浦东法院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而成长壮大。我们从以前办公桌锁都是坏的办公室、到彩钢板房、到如今现代化标准化的法庭,可以说浦东法院阶段性实现了当初‘三个一流’的目标。”
服务浦东改革开放 始于锤炼自身
1993年6月3日,一块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白底黑字牌匾在浦东新区东城壕路70号正式挂牌。一家与浦东开发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的基层法院就此诞生。“当时,周边基本是乡间小路,上班往返要4个小时。本部通知开会也比较困难,一方面办公点位散,另一方面交通也不便捷,办案开会主要是骑自行车。”沈志先回忆。
建院之初,浦东法院开展了一次全员性以“知区情、树目标、做奉献”为主题的全院大讨论。“当时全院干警一共200多人,来自5个法院,工作流程、操作手续也都不尽相同,一切应该从凝心聚力开始。”就是在此次会议上,浦东法院提出了“造就一流的法官队伍、开创一流的审判工作、建设一流的新区法院”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至今。
1993年,现任浦东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的马超杰还是刑事审判庭的一名书记员。一年后,他正式成为一名刑事法官。这些年,他审理了涉案金额分别达42.7亿和40亿元的证券公司相关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首例涉世博妨害公务案、“机场刺母案”等一批在浦东乃至全市、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先后获评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上海法院十佳优秀法官、浦东新区十大平安英雄。
“现在浦东法院人才济济,其实建院之初,本科以上学历的干警只有17人,知识结构、能力素养达不到为浦东改革开放提供服务保障的程度。”沈志先坦言。于是,法院招贤、纳才、培养、引领,一半以上的干警入学法院与华东政法大学联系办立的专升本夜大学习班。“一周两次夜大课,白天办案、晚上上课,一坚持就是3年,全部完成学业。之后,我们还协商办了2期研究生课程,培养法院急需的、适应浦东发展需求的民商事法律人才。”
从一组数据对比中,可略窥探到浦东法院的不懈奋进:1993年,年收案6431件、结案6006件;2019年,年收案、结案数均已达15.5万件。数字飞涨的背后,是浦东法院一代又一代浦法人艰苦卓绝的探索接力。
从基础性保护研究探索到“浦东模式”
在如今这个创业者言必称“IP”的年代,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日常话题。但在浦东法院成立之初,基础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才刚刚展开。当年的涉“飞鹰”刀片系列案件让沈志先至今印象深刻。
1995年正值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关键时刻,涉及假冒中美合资上海吉利有限公司“飞鹰”商标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分别诉至法院,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确保审判质量,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与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密切配合,依法公正、及时审结了这3起案件。“案件的审理推动了知产‘三合一’审判模式的诞生。”沈志先说。
原有的审理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由于业务范围所限,缺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必备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二是3起案件审查认定的基本事实相同,对同一事实由不同审判庭分别审理,既浪费了审判资源,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容易导致裁判标准的不统一。
为此,浦东法院在审理假冒上海吉利有限公司“飞鹰”商标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构想,并于1996年经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法院。后来,这一机制被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称为“浦东模式”。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三合一”改革作为国家司法改革的重点项目,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意见,要求全国法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
提起浦东,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陆家嘴。它见证了上海金融业的与日繁荣。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金融纠纷也呈现出专业性、国际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如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一流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浦东法院给出了重磅回答:成立全国首家基层法院金融审判庭。“它的前身是法院一支‘轻骑兵’,是一个‘巡回法庭’,专门受理区内4个开发区涉及的民商事案件,并且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把司法服务的工作做在前面。”
唯有与时俱进方能促时代发展。金融审判庭通过对大量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的高质量审理,有效规制金融领域各类新生事物的良性发展,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主体的创新活力。2012年,浦东法院金融庭受理了一起货币掉期纠纷案。该案入选了当时的“全国能动司法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还专门增设“金融衍生品纠纷”这个案由,以此推动各类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
“新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临,浦东法院现在是全国模范法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层法院,是审判任务最重的基层法院之一,更是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法院。‘一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追求‘三个一流’目标,愿浦法人始终勇立潮头,至善致远,在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好浦东的司法故事。”沈志先寄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