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宝康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折腾得整座城市,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不得安宁。
今年春节以来,人们自觉地将所有活动都取消,居家不出,严防死守新冠肺炎疫情。
平时我们都会在墙上或纸上看到一套套应急预案,什么 “防 恐”,什 么 “防暴”,都在应急之列,但是想过“防疫”没有?疫情,特别是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常常会突然暴发甚至变异,人们对它有个逐步认识和应对过程,从最初“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后来“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或许反映的是一种审慎态度,但正因为新的病毒带有复杂性和未知性,我们更应严谨细致,更不可轻言“可防可控”,不能心存任何侥幸。
17年前国内发生第一次大规模高致死高传染疫情“非典”,暴露出我们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付出了不小的社会成本。
当年我在《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发表评论,“用勇气和科学态度直面疫情”“我们如何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让公众及时获取灾害信息是政府道义责任”“科技减灾,我们准备好了吗”“非我族类,非我即杀?”“谁知盘中餐,餐餐忧病毒”,看来这些文章的题旨还是没有过时,我们依然在付“学费”。
当代社会被称为“风险社会”,在风险防范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应对灾害的漫长岁月中,我国逐渐形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等丰富的应急文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上的运用,我们能不能像一些欧美国家那样,将应急管理重心放在城市日常的信息化监控和大数据预警环节上?
我去过意大利,在罗马和米兰,他们通过“危机可视化”项目,收集社交媒体中带有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大型政治事件及公共活动中市民的感受和情绪,以此对可能出现的城市危机进行预测和监控,通过物联网平台,市民也可以更加主动和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所处空间可能出现的危机程度,以便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在上海,浦东新区已有151家养老院实现了“可视化”监管。浦东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跳出相关报警信息——某养老院大门未关闭。
监控照片清晰显示,一辆白色轿车驶出养老院时,停留时间过长促发警报。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养老院,反馈警报信息,养老院立刻关闭大门,警报解除。
城市安全管理包括这次的疫情监控也是同样的道理,光靠“人肉巡查”,显然不行,只有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协同化监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生活中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份照见,这些照见,作为一种短板,需要我们好好补上。庚子新春家里贴了玉佛禅寺觉醒书写的条幅:“心安意顺”。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管理者只有紧紧盯着“城市安全”这个维度不松懈,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心安意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