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上海浦东法院发布自贸区文创产业知产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

文创产业知识产权案件九成涉“网”

本文字数:960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陈卫锋

本报讯  自贸区文创知识产权案件网络化,涉互联网案件占90%以上。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彰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昨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浦东法院)举行“云”新闻发布会,金民珍副院长通报了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文创产业相关情况,并和知识产权审判庭徐俊庭长回答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的提问。会上,上海浦东法院还发布了自贸区文创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以及2019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佳案例。发布会上,金民珍副院长介绍了上海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文创产业的相关情况。她表示,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保障产业创新发展,是上海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上海浦东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和繁荣兴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

截至2019年底,上海浦东法院共受理涉自贸区文创产业知识产权案件19856件,审结19737件。

白皮书显示,自贸区文创知识产权诉讼内容生态化,受理的与文创生态产业链条相关的知识产权诉讼显著增加。同时纠纷形态网络化,涉互联网案件占90%以上。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样态,不断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文化内容的传播,内容消费的粉丝化趋势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粉丝群体的文化创意认同度高、文化互动意识强、内容付费意愿强,会主动对接创意产业链进行联动参与和消费。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对于网络流量及其背后经济价值的竞争,成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动因。

而案件事实技术化,涉及新技术的文创纠纷频出。这些案件专业技术事实查明难度大,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相互交织,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有赖于对新技术的深入分析。此外,技术的创新也为文化创意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新的手段。以时间戳、区块链为代表的第三方保全证据方式凭借其效率高、易操作、成本低的优势,在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维权模式商业化,反映出文创企业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

在当天发布的白皮书中,上海浦东法院还以附件形式发布了15件上海自贸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 文创产业知识产权案件九成涉“网” 2020-04-22 2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