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聚焦金融发展 回望“大浦东”三十年

本文字数:1560

  电视剧《大浦东》选择金融业为主线,由一个行业来阅读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产业升级的步履,细致讲述了以赵海鹰、陈梦蕾、谢天阳、吴一白等为代表的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把握机遇、追逐梦想的创业经历。历经波折甚至直面生死后,这群年轻人逐步实现君子豹变,完成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大浦东》

导演:王义明

编剧:张强

主演:张博  李念  任东霖  张宁江  钱泳辰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普通话

首播:2018年12月11日起 央视一套

重播:2020年4月15日起 中央八套

集数:35

单集片长:45分钟

剧情简介:

1986年冬天,纽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访华,收到邓小平先生赠送的珍贵礼物,一张上海发行的股票。范尔霖亲赴上海静安交易所,见证改革开放在中国的新进程。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上海浦东作为长江流域开发的龙头迎来全新发展机遇。而几个年轻的金融人才赵海鹰、谢天阳、陈梦蕾等赶上了时代的车轮,开始了他们的励志奋斗历程。几个年轻人也在金融浪潮中经受着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等艰巨的考验。随着中国改革事业蓬勃发展,上海浦东开发步入新纪元,赵海鹰等在历炼中不忘初心,成长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成功实践者。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4月15日起,电视剧《大浦东》在中央八套黄金档播出。这是时隔一年多后,该剧再一次在央视黄金档播出。

电视剧以大时代为背景,聚焦陆家嘴、浦东洋泾老街的风云变幻,以时代中人物生活、工作、命运周折为切口,细细讲述故事人物在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成长励志故事。将故事中各位主人公的个人奋斗融合在时代、国家的发展变化中,展现了个人与时代、国家休戚与共的主题。

《大浦东》的故事以一张赠与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范尔霖的股票为开端,用镜头记录了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浦东多个“中国第一”的诞生,以及贯通浦东浦西的杨浦大桥的落成,也记录下了世界经济大局投下的印记。

同时,该剧掀开了金融改革的面纱,从艺术角度反映了金融业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填补了金融领域影视作品的空白。

《大浦东》对历史脉络的精准记录,对历史变迁、人物命运有着鲜明的刻画,以独特的视角聚焦浦东开发进程中人才的培育涌现、农民的转型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自信。

该剧总出品人任仲伦介绍,《大浦东》的主创注重核心人物的性格塑造。赵海鹰是核心人物,他的性格具有改革时代赋予特征,同时也具有他自身的秉性。人们常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但是冒险却是外来者的性格。其实,上海城市锻造的开放与冒险的性格,始终体现上海先行者的身上。赵海鹰具有平民性的冒险性格,不张扬但有行动,有梦想但无幻想。国家改革开放伊始,赵海鹰敏感意识到机遇,率先点燃进入华尔街的梦想,并由此信奉行动与能力才能实现梦想。

除了对人物性格精心打磨,在呈现的视觉风格上,创作者也尽量还原城市年代实景,使整部剧洋溢市民风俗和本土气息。

一方面,导演与摄影师纵情呈现上海最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如老牌金融街区的外滩镜像,如年轻金融城的高楼摩天的影像等等,竭力体现上海城市的现代魅力。

另外一方面,还挖空心思恢复了浦东“洋泾老街”的场景区,恢复了“市民生活”的日常风俗性。这种日常风俗化是《大浦东》的亮点。复原的浦东老街实景,不仅让演员生活在熟络的场景,从而产生创作的松弛感;同时,也让观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生活喜悦。

同时在《大浦东》中,一批老戏骨也有出色表现。他们在熟络的上海场景中天然展现上海爷叔与上海姆妈形象的“上海味道”,贴切的身份感与娴熟的生活实感,使得这些人物的本色纷纷出彩。

电视剧展现的是30年间,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中,上海城市面貌的变化。观众能透过剧中与现实呼应的背景,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看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聚焦金融发展 回望“大浦东”三十年 2020-04-24 2 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