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陈岚
本报讯 十几平米的出租民宅内,摆放着一张牙科椅,四处散乱堆着一些药剂、注射器,这是无证“医生”孔某某日常接待病人、进行治疗的“工作”场所。这样一处不规范的行医地点却时常有病人上门找他治疗牙齿疾病,或是挂点滴、打针。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日前向虹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终,孔某某因非法行医罪获刑拘役5个月。虹口检察院提出的公开赔礼道歉、承担被查扣医疗器械、药品无害化销毁处置费用的公益诉讼请求,获得法院判决支持。
经查,被告人孔某某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的情况下,自2019年1月起在本市静安区开办个人诊所,进行口腔科和内科诊疗,2019年2月、2019年6月,两次因非法行医被处以行政处罚。2019年10月18日,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辖区内进行检查时,发现孔某某在两次受到处罚后,将行医场所从静安区迁至虹口区内,继续从事非法行医。检查人员当场在非法行医场所内查获手术刀片、阿奇霉素注射液等医疗器械以及使用后的注射液等医疗废物。
虹口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孔某某在两次被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后,仍继续从事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被告还存在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销售药品,将医疗废水随意排放、医废物品随意丢弃等情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遂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向法院诉请判令孔某某在市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承担其在三次行政执法中被查处医疗器械、药品的销毁处置费用。
“非法行医行为比较隐蔽、违法成本低,让犯罪者铤而走险。”检察官表示,本案中的孔某某虽然直至被起诉时,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就非法行医领域而言,一旦造成伤害,往往是致伤、致残、致死等无法挽回的后果。检察机关希望通过孔某某的个案探索推动对非法行医类违法犯罪行为更加严厉的打击。
最终,法院经审理后,以非法行医罪判处孔某某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并支持了虹口检察院提出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全部诉讼请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