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百年梦想
一、国家战略 时代使命
伟大的变革时代
“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
酝酿浦东开发大计
打出一张“王牌”
浦东开发办挂牌
几代中央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开发
“比特区还特”的政策定位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
面向世界的浦东规划
(略)
【编辑推荐】
上海浦东,用短短30年成就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从农田遍布、芦苇摇曳到高楼林立、企业云集。今天的浦东以占上海五分之一的面积、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浦东开发的百年梦想谈起,用精炼的文字和百余幅精美图片再现了一个而立之年、生机勃勃的浦东如何一路走来。
全书包括“国家战略 时代使命”“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开发”“浦东的速度 浦东的高度”“因改革而生 因改革而而兴”“推动转型升级 开拓发展空间”“现代化城区 高品质生活”“自贸试验区开放新窗口”“核心承载区 科创新高地”等八个部分,以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的事例,展示了在党中央和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编者简介】
本书编者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部门,又是市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长期从事党史的研究,也是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历史的重要阵地。
【前 言】
浦东,位于上海市东部,因处黄浦江东而得名;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紧邻上海最繁华之地——外滩;更是雄踞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开发浦东,承载了几代人美好的梦想。
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香山路7号的一座花园楼房里,写下了他为中国绘制的复兴蓝图《建国方略》。在这幅蓝图里,他特别提出在浦东建设“东方大港”的构想。
1921年,致力于家乡建设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召集同乡,创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在浦东修建铁路。这条铁路,由庆宁寺一直延伸至南汇祝桥镇,全长33公里。铁路建成后,带来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拉近了浦东与时代的距离。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乱,使浦东与繁华擦肩而过。
1949年,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在浦东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投资,改造老企业,兴建、扩建上钢三厂、高桥化工厂和沪东造船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修建公路、港口、仓库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黄浦江的阻隔,市区段江上仅有轮渡,没有大桥等现代化交通设施,致使浦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浦西。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上海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上海浦东,用短短三十年成就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从农田遍布、芦苇摇曳到高楼林立、企业云集。而洋山深水港的辉煌崛起,更是圆了“东方大港”的梦想。今天的浦东,以占上海五分之一的面积、四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浦东不仅是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百年梦想,成为了现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