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黄训迪
日前,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利用“执转破”机制,同时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成功对“统一” “喜之郎” “王老吉”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的设备提供企业进行破产保护,推动各方达成重整计划,该企业于近期实现复工复产。
纠纷难解债务难还知名企业濒临破产
坐落于奉贤区的上海某食品机械公司曾是“统一”“喜之郎”“王老吉”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的设备提供商。该企业成立于2003年,经过多年精心经营,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机械设备制造商,顶峰时职工达到100多人,产品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最高达5000多万元,曾获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最受关注上榜企业等荣誉称号。
由盛转衰的节点,发生在2014年。该企业将业务拓展至产业下游,准备在重庆购地建厂从事食品经营。因建厂耗资巨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加之海外订单付款方式的变更,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供应商货款,诉讼不断。另,该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期间存在欠缴税款等情形。2016年下半年,该企业停产停业,多个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无力偿债,进入破产程序。
2018年底,奉贤法院受理这起案件时,摆在法官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欠债40余笔,金额1000多万元,几十名员工工资尚未结清,资产所剩无几,等待企业的似乎只有破产清算这一条路。
“重启”比“关机”更符合各方利益
审理此案的沈敏兰法官发现,虽然该企业经过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具备破产条件,但企业质地良好,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较好的食品机械生产管理和经营团队,也有一定的市场品牌度和声誉度。于是法官与企业负责人唐某进行了深入沟通。
“以前长期合作的国内外客户经常打电话给我咨询业务,老员工们也愿意回来继续工作,技术和市场都有保障,食品机械是我的老本行,如果能够渡过难关,前景还是可观的。”唐某这样说道。
通过仔细调查,多方沟通,一个让企业“破茧重生”的重整方案渐渐清晰。
然而,重整之路一波三折。2019年年中,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
因债权人众多,有的因长期催讨债务无果对企业失去信心,有的因资金压力急于尽快拿到钱款,各方意见的分歧导致未能达成一致。法官继续深入各方听取意见,努力做通工作,完善方案。正当重整进程有所起色时,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出现,又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但法官没有放弃,“企业如果进入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清偿的财产非常有限。疫情当前,更要帮助困境企业恢复生产。”
面对疫情等不利形势,合议庭经过仔细研究后,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生产计划,逐步打消债权人的顾虑。另一方面,指导破产管理人与债权人逐一沟通,分析利弊,寻找共识,尽最大努力取得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
鉴于众多债权中,税收债权占有一定比例,合议庭还主动借力,联系区税务机关共同推进企业重整工作。对于税收债权,税务机关结合疫情等情况,适当延长企业的偿还期限。
同时,法院和税务机关对企业今后如何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及相关税收政策等进行了指导。
最终,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各方一致通过重整方案,由企业大股东注资恢复生产,先行偿还部分债务。之后,企业将定期按一定比例逐步偿还直到履行完毕。至此,该企业按下“重启键”,厂区内的机器再次轰鸣!
◆法官说法
经营者要居安思危加强合规审查
一是注意经营风险。该企业在经营顶峰时期,租赁厂房仅4000平方米,而投资建厂即购买了100多亩土地,最终导致资不抵债。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前,必须充分评估自身情况,科学论证项目投入、市场前景、预期收益等各方因素,做好风险防控。
二是加强合规审查。该企业在业务扩张中,资金安排随意性大,抗风险能力弱,导致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企业欠缴税款数额较大,表明经营中忽视税收等法律规定,税务合规方面存在短板。今后,需加强税务等方面的合规审查以及现金流等的合理管控。
三是切忌盲目跟进。新三板推出后,其低门槛对很多中小企业具有吸引力,一些企业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上板。本案中,该企业既没有考虑生产规模等实际情况,又对资本市场缺乏充分了解,导致上市不成。今后仍要从企业自身发展和对资本市场迫切性需求方面来权衡和考虑上市与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