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专题推介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上海经验”亮点多多,家庭医生守住“三道门”即是其一。
本市家庭医生制度起步于2008年,以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起点,启动这一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扩大至全区,以街道(镇)居委会为服务单位,实现区域全覆盖。随之全市推广,迄今为止形成了一支6000余名家庭医生组成的队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市已搭建起方便家庭医生参与多点执业服务的多功能平台,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安全维护与保障机制。这次抗击疫情中,在政府部门精准施策、医疗单位科学防治的同时,家庭医生参与联防联控,功不可没。
家庭医生尽心尽责,守住了“三道门”,即:社区居民医疗健康之门、家园和校园之门和外防输入的城市之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家庭医生承担着“管得了、守得住、兜得牢”的工作使命,把防控网底编织得极为细密,疏而不漏: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引导居民形成常态化的生活模式;走访家庭,切实掌握社区疫情;及时了解流动人口,不留“死角”;等等。
家庭医生堪为“健康守门人”。除了在社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摸,落实居家隔离,形成闭合式管理外,家庭医生还在社区各个道口参与进出人员的测温、流调、核实工作,管理有序,操作有情,尤其对来自重点地区人员“应管尽管”,检测“应检尽检”。家庭医生还与辖区学校对接,指导做好健康观测和防护、信息报送等。
社区是社会管理秩序的神经末梢。疫情防控的严密,从横向说,是管理界域无远不届;从纵向说,是管理层面无一虚位。这些都得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社区,而家庭医生则是一支不辱使命的生力军。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