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五五购物节”如约而至,各大商圈的消费盛宴,让申城市民感受到了提振消费所带来的城市魅力。然而,除了这些大型商业体的复苏,非主干路上的“马路小店”更是透露着城市的“烟火气”,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为此,市人大代表杜倩文提交代表建议,希望增加上海非主干路商业体量,打造有特色的消费体系。日前,黄浦区在代表建议回复中表示,该区已经开展调研排摸,制定工作方案,针对民生特色小店、便民生活类摊点、老字号特色小店等不同类别的特色小店等予以不同的保护措施,探索打造一批“黄浦区海派特色小店”,同时还将探索积极利用微视频媒体、网络直播等新颖宣传媒介,展现特色小巷魅力。
杜倩文代表指出,非主干路周围商铺被低质量利用的现状加重了上海商铺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上海次干路和支路上的商家往往因缺乏必需基础设施和特色,不断被市场抛弃,导致店铺乏人问津,商铺市场有效供给减少,资金进一步流向主干路上的头部资源,商铺租金平均价格被进一步抬升。
为此,杜倩文建议,在合法的前提下,在征得当地居民同意后扩张非主干路商铺数量,增加商业体量。避免过于集中地建设大型综合性商业体,以防破坏次干路和支路上的商业生态。必要时研究限制大型商店营业时间,以平衡小型商店在体量上的劣势。加快在次干路和支路上打造海派特色小店工作。同时,针对新时代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满足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
黄浦区是商业和消费大区,拥有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商城3个市级商圈以及打浦桥、南外滩两个区级商圈,集聚了来自全球90%的顶尖品牌的营销网点以及占全市半壁江山的96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黄浦区针对民生特色小店、便民生活类摊点、老字号特色小店等不同类别的特色小店等予以不同的保护措施,探索打造一批“黄浦区海派特色小店”,享受集中推广及相关政策倾斜,并努力在维护街区环境、方便居民生活和做厚支马路经济方面保持平衡,实现共赢。黄浦区还将探索积极利用微视频媒体、网络直播等新颖宣传媒介,进一步宣传黄浦商业特色,展现特色小巷魅力,提升黄浦商业影响力。黄浦区将充分借鉴国外一些街区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逐步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体系。
据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商委联合编制的《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明确上海构建了“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的“3+1”布局体系。其中,特色商业街区将依托历史保护街区、特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区,鼓励新建特色商业街区靠近城市生态景观、滨水资源丰富地区。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将在详细规划编制中,进一步落实商业网点布局的内容要求,鼓励商业功能与其他用地进行混合布局和复合开发。在不影响相邻用地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住宅、办公、文化、体育等用地可不改变用地性质,兼容设置不大于10%建筑总量的商业设施,结合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论证,兼容设置的比例可以提高到15%。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