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5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汽车服务行业来说,这意味着全市2000余家洗车场(站)将必须依法办理排水许可证;而占道洗车、废水接雨水管道等困扰城市生态环境等现象,将得到法律规制。
日前,记者探访本市部分洗车场(站),观察市民和汽车服务业内对《条例》的贯彻和反馈情况。许多市民表示:“早该依法规制污水乱排、殃及行人的洗车乱象了。”而针对业内关于“合规成本”的担忧,水务部门回应称:在“一网通办”支持下,用户申请排水接入已被降至9个工作日完成,政府还将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代办服务;另对于建筑面积3000平米及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免费实施外线接入的减负政策。
完成改造后,商户可“一网通办”申领排水证
日前,杨浦区松花江路上的一处石化加油站正加快推进排水改造项目。当天,加油站一侧的洗车服务站安装了排水格栅。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水务部门前期告知、宣传,我们了解到《条例》要求从事汽车清洗活动的,今后也需要办理排水许可证。”该负责人通过市、区两级水务部门上门指导,为洗车服务站规范安装了雨污水管道、污水预处理和排水专用检测井。
据介绍,该加油站完成排水系统改造后,将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明沟汇聚雨水井排入松花江路雨水市政管网;污水经化粪池排入污水井,再进检测井排入松花江路污水市政管网。洗车服务站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由雨水井经过隔壁一家公司雨水井,排入松花江路雨水市政管网;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循环再利用,再进检测井排入松花江路污水市政管网。据悉,目前项目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待完工后,洗车服务站即可满足办证要求。
“水务行政服务部门在《条例》颁布后,跨前一步,告知指导洗车商户做好自查和申领排水许可证等工作。”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武披露,《条例》在现有的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11类需要办证的活动基础上,将从事有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港口经营活动,以及汽车清洗活动这两类纳入许可范围。因此近期水务部门已向部分新纳入许可范围的排水户发放了告知书,要求企业自查,必要时进行整改。“从5月1开始,洗车商户可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一网通办”专栏或至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
9个工作日办证,小规模项目免外线接入费
在汽车服务业内看来,“有洗车业务的门店必须‘持证上岗’了”是《条例》颁布后的第一感受。
据记者调查,一些汽车服务门店老板经测算发现,对洗车业务的排水系统改造估计要花费2万元至5万元不等,其中沉淀池、检测井都是费用大头。而大多数老板均认为,洗车仍是门店重要的业务,不可能因法治加强而割舍。“洗车是车主最基本的需求,对于门店来说则是引流的重要渠道。很多门店甚至是以‘免费洗车’为噱头吸引车主上门,再借此契机向客户推介汽车保养、装潢等服务。”“洗车虽然赚得少,但疫情当下,生意不好做,我们还想多劳多得呢。”
而对于排水系统的改造成本,业内主要观点认为,或将通过适当调整洗车或其他服务价格将成本平摊。但对此许多市民认为:“早该依法规制洗车乱象了。很多小洗车店污水乱排放,还殃及过往行人。”“为了环保,可以买点洗车工具,有空在家自己洗车嘛。”
此外相较于为申领“排水证”而投入些许改造合规成本,一些门店老板更关注今后的经营环境。“如果店址附近,恰好没有市政排污管道该怎么办?迁址吗?”“今后新开一家洗车维保一体店,是否就要办理排水证、危废处理证、废旧电池处理证等多张合格证,而且还要多头办理?”
对于上述业内疑问,记者从上海水务部门获悉:上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在这次《条例》中,首次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排水接入改革要求入法,充分吸纳了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排水接入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也是此次《条例》的一大亮点。
首先,排水接入改革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办理施工许可指标全流程重点环节内容之一。从2018年开始,上海水务部门已就排水接入改革推出了1.0和2.0版本。目前的2.0版本,通过抓好“一网通办”,强化政府服务,多措并举打好排水接入改革“组合拳”。在办理时限上,用户申请排水接入从原本最长58天减少到现在9个工作日办理,接入时间最长不超过2个环节,其中,需建设专用外线管道工程的用户接入不超过9个工作日,包括“现场踏勘审核”(4个工作日)”、“接入通水”(5个工作日)”2个环节;无需建设专用外线管道工程的用户接入不超过4个工作日,包括“现场踏勘审核(2个工作日)”、“接入通水(2个工作日)”2个环节。
在办理服务上,水务部门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代办服务,对于建筑面积在一定规模以下的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米及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免费实施外线接入减负政策,由区水务部门负责连接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减少用户的负担。经统计,改革至今,全市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已完成排水接入共321件。
水务部门表示,将以《条例》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压缩接入时间,推出排水接入改革3.0版本,全力以赴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更明晰各方责任义务,将加强执法合力
“此次《条例》颁布施行,旨在通过全面修法,为保障设施运行安全、有效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上海市水务局法规处副处长王琰这样看待条例的施行。《条例》体现了上海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吸纳本市在“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源头减排方面的成效,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调节作用,规划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这对于缓解污水处理厂末端处理压力、增强城市排涝能力、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并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6年、2010年作了四次局部修正。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加强本市排水管理、保障设施安全运行、改善水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本市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本市的洗车行业,根据上海市机动车辆清洗管理处统计数据,全市洗车场(站)有2000多家,大多数面积不大,规范排水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占道洗车、洗车和场地冲洗废水接雨水管道的现象。
与原《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相比,新《条例》的各项制度更加系统全面,明晰了政府部门、设施运行维护单位、排水单位和个人在排水、污水处理中的责任义务。《条例》突出保护水环境原则,增加雨污分流规范要求,对排水单位和个人雨污混接、混排行为的监管要求,等等。避免混排的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条例》还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条例范围,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条例》将深化排水接入改革要求入法,加强政府服务,体现改革成果。
而在《条例》施行后,上海对“雨污不混接”的长效管理措施也开始运转。据介绍,《条例》规定设施运行维护单位要定期开展巡视检查,发现混接、混排行为的,应及时督促整改;主管部门则针对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混接点,加强综合执法,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共治合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