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受到了一些制约,但是,上海的律师业在确保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法律服务并没有“停摆”,广大律师依然在艰辛履职。
上海市司法局与市律师协会联合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促进本市律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中,提及了“线上办案”。兹举两例——
郝红颖律师除了正常的投融资指导外,还制作小视频,在“版权纠纷调解中心”的公众号上连载“影视版权讲堂”,针对疫情,郝律师又通过问卷等形式征集一些新的问题(如“影视公司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可以裁员吗?”“政府采取防控措施导致影视公司不能履约,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剪辑上线,答疑解惑,深受关注。
无独有偶。周知明律师仲裁了一起某民营企业与某建工国企签订的建工材料买卖合同纠纷案。猝不及防的疫情使得双方当事人被隔离在异地,无法按规定前往上海。在线下开庭被迫取消的情形下,周律师通过仲裁信息化技术(如运用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设计“电脑端+手机端无缝连接”的网络庭审程序实行在线举证与质证),双方在各自家中或办公室顺利进行了庭审,并作了线上评议。此案列入了司法部“抗击疫情,促进复工复产10大案例”。
上海律师在尽最大努力做好线下日常工作的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线上法律服务功能,足不出户,简化程序,以空中公共法律服务为本市复工复产复市保驾护航。如市律协与一中院联手全面推进互联网庭审;与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倡议,促进远程债权人会议进一步“无纸化”;在“上海律协”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硬核”上海力量 律师战“疫”实录》系列等等。勇于探索,化“危”为“机”,疫情期间的上海律师业在法律服务方面有了新的实践、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