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高处坠落不治身亡如何赔偿?

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调委会多方入手助力纠纷化解

本文字数:2148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张叶荷

赵某在工地作业时,不慎从1.5米高处坠落,最终医治无效于次年宣告死亡。那么他的死亡是否属于工伤?死亡赔偿金又该如何确认金额?近日,普陀区石泉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了一起其他损害赔偿纠纷案,调解员在听取双方的陈述后,准确进行了责任认定,从施工客观事实、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取得当事人的充分信任,使赵某的家人曹某顺利拿到了赔偿金,巩固了调解成果。

高处坠落后医治无效

某建筑劳务公司的施工人员赵某在工地作业时不慎从1.5米高处坠落,造成“多发性颅骨骨折、左侧脑挫伤、创伤性硬膜下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头皮下巨大积液、肺部感染、创伤性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经送医抢救与14个月住院治疗,最终医治无效,于次年10月宣告死亡。因赵某死亡的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赵某的妻子与某建筑劳务公司向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调委会申请人民调解。

调解员在接到案件后,判断此案为人身伤亡的赔偿案,因此,首先体恤当事人曹某中年丧夫之痛,劝慰亲属节哀,努力疏导他们的情绪。

调解员了解到,赵某是外省籍农民工,事故发生一年前,与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有效。赵某在正常上班时间、工作地点坠落,先后经上海市某医院、某脑科医院就诊,诊断为颅脑、颅骨、头皮、肺部等多处受伤,最终不治身亡。赵某的死亡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属于工伤死亡认定范围。

调解关键点:死亡赔偿金

经过调解员的前期沟通及核实,赵某是在上班时间、工作地点意外身亡,用工单位具有不可推卸的赔偿责任。双方确认,赵某在上海市某医院和某脑科医院治疗了14个月,医疗费、住院费等合计120多万元,均由某建筑劳务公司承担。但由于当事人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在善后赔偿的具体金额、支付时间等问题上,进行着拉锯战。因此,调解的关键点是协商死亡赔偿金。

为防止矛盾激化,解决纠纷,调解员努力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公司代表和家属代表心平气和地交换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当面调解时,曹某及其兄长等家属到场,一致认为,参照《上海市职工因公死亡工伤赔偿标准》,某建筑劳务公司应赔偿曹某94万元,其中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停工留薪工资等,确认94万元包括了所有费用。

某建筑劳务公司则认为,因前期已给家属预支了9万元,尚需支付剩余的85万元。曹某对此予以认可,并提出要求当天签订协议,某建筑劳务公司应一并支付80万元,剩余的5万元在曹某配合公司办理保险理赔等相关手续后再行支付。

但在审核材料时,调解员发现,曹某方面缺少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曹某提供的与赵某的结婚证书上有涂改痕迹,为确认事实,需要当地民政局开具结婚证书的补充说明。由于材料不齐全,案情事实无法确认,调委会告知双方暂时无法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

曹某一方十分失望,提出先支付40万元。某建筑劳务公司表示,可以先付40万元,但是家属必须将死者赵某火化。曹某又担心死者火化后,若某建筑劳务公司人去楼空,剩余的40万元便没有着落。因为证明材料不足和款项支付方式,调解进程陷入了新的困局。

消除家属疑虑达成协议

调解员看到曹某与某建筑劳务公司之间互不信任,便劝慰曹某及家属,建筑工程目前尚未完工,这是客观事实,公司一时走不了,可以放心。调解员又向曹某解释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经调委会调解,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随后,调解员根据双方利益诉求,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某建筑劳务公司当天先向曹某支付40万元,尸体火化后,家属带上火化证和户口注销证来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公司当场支付另外的40万元;二是待曹某取得证明材料后,签订协议,80万元一并到位。

调解员表示,人民调解协议书的签订,建立在案件事实已经确认的基础上,因证明材料尚未收齐,当天无法制作调解协议书,曹某需尽快回到户籍所在地开具相关证明后,方能顺利签订调解协议。曹某及家属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签订协议后一次性取得80万元,因此,便立刻着手开具相关证明材料。

同时,调解员提示,双方都应遵守已约定的违约责任,如公司延迟支付赔偿金,家属有权要求按照赔偿总金额年利率24%的标准支付利息;如家属不配合公司办理工伤死亡保险金理赔手续,家属同意按照赔偿总金额年利率24%的标准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调查取证费、交通费、通讯费、律师费等。双方均表示同意。

一周后,曹某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双方如约而至,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调解心得】

本案是因建筑施工意外坠落导致的工伤死亡赔偿纠纷。调解员考虑到曹某中年丧夫,劝慰其节哀,努力疏导家属情绪,避免因冲动、不理智而使矛盾纠纷升级。然后依法、依情、依理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后成功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听取双方的陈述后,调解员准确地进行了责任认定。纠纷解决的关键在于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调解员与双方沟通后,根据《上海市职工因公死亡工伤赔偿标准》,双方确认了赔偿金额。

调解员从施工客观事实、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取得曹某的充分信任。最终,曹某打开心结,决定补齐证明材料后签订协议,取得赔偿金。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后,调解员立即组织双方履行协议,使曹某顺利地拿到了赔偿金,巩固了调解成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 高处坠落不治身亡如何赔偿? 2020-05-12 2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