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从“拱手为敬”说开去

本文字数:748

  疫情当前,人们为防止接触传染病毒,除了保持“社交距离”外,还提出改变如握手之类的礼仪,倡导拱手作揖。一度这类视频风行,连浙江省衢州市也将这一礼仪带入了近期召开的“两会”,引起众人围观和热议。杂文家江曾培以《拱手为敬》为题写了评论,认为:“拱手为敬,除了可以避免身体接触可能带来的细菌病毒的传播,也比较从容方便”。看来,他对重拾我国传统的揖礼是取赞赏的态度,我力挺之。

其实,倘若人们把视野拓宽些,就会发现,自疫情大流行以来,多国民众既自我防范又不失礼节,纷纷在改变某些沿用已久的生活习惯,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这里不妨列举一二。

如法国人历来将亲吻作为日常问候的方式,即使是刚认识的人也会互吻面颊,如今国民则以“眉目传情”取代亲吻。该国礼仪专家菲利普·利希特菲斯认为:“仅仅是凝视对方的眼神,就足以表达问候了”;“三月节”被罗马尼亚人认定为新春来临,本应以拥抱、互吻狂欢,今年卫生部呼吁人们:“让我们只送鲜花,不亲吻”;伊朗在社交网络上发出视频,提倡亲朋好友见面时,伸出脚碰碰对方,就当打过招呼了;阿联酋和卡塔尔都建议民众暂停传统的“鼻子对鼻子”式问候,握手也没必要,“招招手足矣”;西班牙最重视的节日是“复活节圣周四”,传统仪式中必有亲吻,今年卫生部规定:取消这一仪式;德国内政部长泽霍夫“现身说法”:3月2日的一次会议上,当总理默克尔向他伸出手时,他只是出于礼貌站起身,但摆摆手,谢绝了总理握手的要求,然后两人友善地莞尔以示互敬。

人与人之间必要的礼仪乃是文明的一种举止,它应该是由衷心意的真实表达。鉴于时下病毒极易在近距离接触中传染,委实需要考虑:如何在继承批判古代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创新出吻合现代社会的简明易行的新礼仪。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从“拱手为敬”说开去 2020-05-15 2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