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对一条鱼进行DNA测定为哪般

上海首次启动对中华鲟的司法鉴定

本文字数:1247

工作人员为中华鲟做鉴定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一条原本应该在长江中畅游的中华鲟,却命丧违法捕捞,不得不被冰冻在冷库中。为了对捕捞者绳之以法,上海首次对中华鲟启动了司法鉴定。经过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其进行外部形态特征检查和DNA检验双重鉴定,确定这条死于非命的小鱼正是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昨天,随着国内首部保护“长江大鱼”中华鲟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鲟的生存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

非法捕捞到一条“怪鱼”

2019年8月7日凌晨,上海市崇明区渔政管理检查站的执法人员在水域巡逻时,发现一条渔船疑似进行非法捕捞。执法人员立即上船进行了检查,在对这些非法捕捞到的鱼进行分类登记时,有一条特别的鱼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后经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辨认,这条有着尖尖吻部、梅花状陷器的鱼很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中华鲟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属于同一时期物种,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价值珍贵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为了保护中华鲟,上海市设定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位于崇明浅滩以东,南临长江南支北港主槽,北接长江北支水道,东临东海,最东点为佘山岛。

而据捕捞者称,被捕捞的“怪鱼”正是在佘山岛西北面海域所得,之后他便将捕到的鱼放进了船上的冰箱里。

司法鉴定确认小鱼“身份”

由于中华鲟身份特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旦确认为中华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捕捞者的行为就涉嫌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

那么这条“怪鱼”是否就是珍稀的中华鲟呢?它又究竟几岁了?司法鉴定研究院接受了针对疑似中华鲟的司法鉴定,并解答了这些难题。

今年2月,“怪鱼”被送到了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为了准确确认这条鱼的身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室与法医物证学研究室联手,通过外部形态特征鉴定和DNA检验,对鱼的种类进行鉴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郭雪艳博士告诉记者,司法鉴定人对“怪鱼”进行了外部形态学检查。经过分析,确认这条鱼与中华鲟特征相一致。

与此同时,法医物证学研究室则从“怪鱼”DNA入手,进一步确定它的身份。据法医物证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成涛博士介绍,这是上海首次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华鲟进行种类确认。尽管中华鲟的基因组DNA参考序列可在数据库中查到,但与中华鲟“近亲”的鲟鱼有多达20多种,选择哪些基因序列作为目标区域是一个技术难点。为此,李成涛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各种研究分析,最终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上确认了四个目标区域作为比对特征点。在经过DNA测序和一系列的比对分析后,发现“怪鱼”在四特征点均与中华鲟相似度最高,相似性为99.85%~100%。从DNA上再次验证了“怪鱼”为中华鲟。

那么这条枉死的中华鲟究竟有多大呢?“通过对‘怪鱼’的性状检测,并与相关标准比对,鉴定其为一条中华鲟幼鱼。”

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对一条鱼进行DNA测定为哪般 2020-05-15 2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