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宝康
现在的人,一说到 “找茬”,便想到一款名为“大家来找茬”的休闲游戏。这游戏玩法也简单,只要把两幅图中不相同的地方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每关设5处茬点,找出当前图中所有“茬”,就能顺利进入下一张图,直到各关所有“茬点”都按时找到。
“找茬”两字,原是指当着众人的面,专找别人缺点和毛病说事儿。这样的“找茬”,无疑含有贬义,不太适合我们正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而今,人们赋予“找茬”新的含义,比如,在安全生产中,敢于“找茬”,善莫大焉!这里的“茬”,就是安全生产中的隐患,隐患不查不得了,弄不好地动山摇,“忽喇喇似大厦倾”,楼毁人亡。
同样,行政服务也需要“找茬”。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有一个名叫“大家来找茬”的专窗,综合解答各类办事咨询的同时,让办事群众都来找问题、提建议、谋策略。他们还在网上拓展服务功能,设立“请您来找茬”板块,举凡群众的纠错、咨询、建议等皆所包括,中心有专人汇总、分析、跟踪和反馈市民找茬,民众也可随时上网跟踪后续处置情况。
过去,企业和个人到服务窗口办事,不仅要找对门,还要找对人,非常麻烦。有了这样一个“无差异窗口”,不仅老百姓省事多了,再也不怕找不着“门路”,也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能。“找茬”窗口的设立,表明政府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积极向市场、市民“拜师求艺”,将大众智慧应用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改革中来,这无疑是最为积极有效的方法。
“找茬”要动真格,不能说得好听,做得不漂亮。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管理者对某些违章违纪现象“高举轻打”或“轻举不打”,稍加批评后就网开一面,或者给予象征性处罚,责任人易地当官,这就失去了“找茬”的意义。欢迎群众找茬,要克服好人主义,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关键部位要敢于叫真,不能害怕揭短亮丑,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对问题大而化之、就事论事、虚晃一枪、避重就轻。要通过揭短找茬,使一些“隐患”想遮的遮不住、想避的避不得、想虚的虚不掉、想瞒的瞒不了。
如今我们都在强调“短板”,“找茬”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短板”,目的是要及时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设法予以补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关键时刻特别强调的那样,“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有些人一听到“找茬”,便想到“负面”,一想到“负面”就赶紧“和谐”,这怎么行呢?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病毒蔓延全球,教训十分深刻,如果在其刚开始时就欢迎“找茬”,果断采取措施,及时上短板,事情就不会闹得这么难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实事求事,坚持责任意识,勇于“找茬”,敢于“亮丑”,着力查找漏洞和不足之处,确保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隐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