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待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今年对两会安排作出了调整,如:会期适当缩短,具体议程、日程将分别由会前召开的预备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邀请部分在京的中外记者采访会议,不邀请境外记者临时来京采访;采访活动适当精简,创新形式,采用视频方式进行。这些调整受到海内外密切关注。
鉴于疫情,全国两会延期。但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召开两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经过几个月的严防严控,共克时艰,我国疫情向好趋稳,整体上基本得以控制后,两会只是作出适当调整而适逢其时地召开,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强烈使命感,也体现出最高权力机构和政治协商机构的高度责任感。
应当看到,当前境外疫情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依然是一种“刚需”。无论是不邀请境外记者临时来京采访,还是适当精简采访活动,都是基于这一点。然而,两会仍如以往一样,它的基本原则不变:信息公开、会务透明、及时报道、全程直播。为积极回应媒体记者和社会的关切,各代表团今年将设立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本团重要信息,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将积极协助中外记者联系采访。
经过两会安排调整后,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等有所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有了形式上的创新,将采用视频方式进行,如在代表驻地设立视频采访室,为代表接受采访提供便利。今年两会首次采取“云采访”,此举值得充分肯定和期待。
其实,今年两会作出适当调整,也是促进会议革新的一次新契机。它启示各级政府:必需召开的事关大局的会议也有一个如何精简程序、创新方式、提高效率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考量。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