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最近,朋友圈都被“头盔”刷屏,这一情况源于4月下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的一则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上海市公安交警部门积极响应,从5月9日起至2020年底在全市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什么是“一盔一带”?“盔”就是安全头盔,也就是骑电动车或摩托车要戴上头盔;“带”就是汽车安全带,也就是汽车驾乘人员必须要系上安全带。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因为大脑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且一旦受伤,将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2016年修订的《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35条提及,“倡导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电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时佩戴安全头盔。”记者从市交警部门获悉,目前,针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由于上海只有倡导条例,上海交警部门只能进行宣传倡导。
据悉,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将在全市48个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185个交通违法处理点、34个事故处理“窗口”、1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通过宣传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及字幕提示、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广泛宣传头盔、安全带的重要性及使用常识。各区交警支队将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宣传,会同辖区派出所发动街镇、社区、村(居)委会,每月在老年人集中活动地点、写字楼、住宅小区、4S店、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销售点等重点区域,通过播放宣传片、设置展板、发放提示单等方式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提示,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积极协调文明办、团委等单位,动员在校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及文明交通志愿者共同参与“一盔一带”宣传工作。
此外,公安交警部门还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广形式多样的佩戴安全头盔推广活动,组织快递、外卖、出租车、网约车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切实配齐用好安全头盔、安全带。同时,联合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场站、客运企业落实出站检查、提示告知制度,督促客运车辆驾驶人和乘车人员在发车前和进入高速公路、出服务区等关键环节规范使用安全带。
行动期间,公安交警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提醒、教育、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