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随笔

类案裁判方法

本文字数:864

  □宋虹

类案,顾名思义,是指一类或类似案件。早于类案裁判方法形成前,法院工作者更多采用与之词汇结构相似的“同案”、“同案同判”的说法。但是法谚有云,类似者未必等同。即便两案当事人完全一致,也可能存在诉讼请求不一、案件事实不同的区别。同案同判的说法在追求司法公平正义的同时,忽视了客观事实求同存异的内在逻辑。因此,将类案裁判方法引入审判工作更符合普世的价值理念。

这一方法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确立一套完整、静态的裁判标准,又需要形成客观、动态的裁判思维。从整体来说,类案裁判方法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渠道:第一,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将法律规定、最高院司法解释等加以整合,查漏补缺,形成对类案裁判方法的全局把握。第二,制作一份类案法律梳理图,依照法律规定的效力、层级逐一列明,以便写作、办案过程中随时查阅。第三,阅读与之相关的学术文章,强化理论研究深度,学习其中的逻辑层次和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类案审理中常见、复杂、疑难、自身存有困惑的理论知识。第四,从审判实践入手,研究分析近年类案。通过检索与选定题目相关的生效判决,着重分析是否已形成既定裁判规则,直观把握类案的司法实践经验。

类案裁判方法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是另一项重点研究的内容,其核心理念在于确保同类案件的相同判决。法官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似案由、争议焦点、关键事实或者裁判理由找到可以参照的类案,以确保类案类判。法官也可以在裁判文书写书的过程中,直接套用已经提炼的类案司法实践经验,有效提高审判质效。同时,类案裁判方法为法律适用统一提供了检视与规范的平台,统一的裁判尺度形成了对案件检验的直观标准,既可以有效保障裁判统一,又可以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就与裁判尺度有重大差异的生效判决进行梳理,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

综上,类案裁判方法确定了类似案件的裁判尺度,树立了类似案件的审理标准,将类似案件的审理思路与裁判要点归纳总结为宝贵的审判经验,为个案经验上升至类案研究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与空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8 类案裁判方法 2020-05-25 2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