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金玉良言

整治低俗婚闹关键是法律补位

本文字数:857

资料图片

  □张立美

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5月21日《齐鲁晚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闹婚或婚闹是传统婚礼习俗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婚礼增添喜庆和欢乐氛围。但婚闹习俗发展到今天,存在走样跑偏现象,丧失底线,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婚闹习俗本来面目,越来越趋向低俗化、庸俗化、恶俗化,背离现代社会文明,甚至有的人打着婚闹幌子,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严重侵犯了新郎、新娘以及伴娘的合法权益,饱受诟病。

就在前不久,低俗婚闹占据“最不能理解的地方风俗”微博热门话题前排位置。这充分表明青年人对低俗闹婚的不满与愤怒,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对低俗闹婚说“不”的态度。可以说,低俗闹婚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当时。

低俗闹婚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法律缺位。中国是人情社会,婚闹参与者基本上是新郎或新娘的亲戚朋友。低俗婚闹只要没有闹出人命,没有造成身体上的严重伤害,受害人往往出于人情世故考虑,只得敢怒不敢言。只要没人选择报警,公安机关就不会介入,低俗婚闹基本上就不了了之,使得低俗婚闹的违法成本非常低,对婚闹者起不到任何的约束和震慑作用。

净化社会风气,让婚礼更文明,对低俗婚闹彻底说“不”,整治低俗婚闹,既要有柔性的道德劝说,也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倡导文明新风,对婚闹习俗进行文明引导、道德劝说,呼吁人们主动对低俗婚闹说“不”,自觉抵制低俗婚闹,摒弃婚闹陋习。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法律补位,用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婚闹行为,遏制低俗婚闹。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低俗婚闹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让婚闹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该治安管理处罚的一定要予以治安管理处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定要让其遭受牢狱之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整治低俗婚闹关键是法律补位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