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本报讯 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按下重启键,崇明区新河镇社会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兴教村镇南9队群体性矛盾却再次“冒头”。近日,新河镇党委政府以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精细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抓手,妥善处理了该群体性矛盾,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兴教村镇南9队位于新河镇南部镇区周边,由于镇区建设等原因,从1987年开始(集中用地在1992年至1993年)政府先后使用、征用兴教村镇南9队土地用于建设唐家湾路、玉林住宅小区、新南健身广场等。最初,政府在使用该队土地时,一次性支付了土地补偿金。2010年,在全部本金均分完毕后,将意见反馈到政府。新河镇政府经研究决定,自2010年起向镇南9队支付土地流转金,并综合物价涨幅等因素建立定期增长机制。2017年以来,镇南9队村民到政府提出撤队诉求。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施行。按照新的土地征收政策,要完成镇南9队生产队撤队,必须征收全部土地,预计需要近10亿元人民币。然而资金需求量大、难度不可控、时间不可控,面对群众要求撤队享受城保待遇的诉求,新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群众代表多次见面对话沟通,决定在现有法规政策的框架下,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解开身份性质与社保权益的捆绑。
与此同时,崇明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货币化补差方案确定了以后,镇专项工作组成员分成三个小队,深入生产队每户村民家中进行方案解读、听取反馈意见。经过数天的入户走访,补差方案获得了镇南9队全部群众的同意认可。
镇南9队矛盾涉及稳定、信访、社保、民政、规保、村建等多个职能部门,体现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智慧和力量,也说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