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望“后浪”不负青春

本文字数:840

  夏  天

最近因采访大学生公益创业选题,我接触了一些在助学、禁毒、养老等领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并付诸实践的高校学子。他们或是扎根西部山区长达一年,为当地孩子们送去知识与眼界,或是走进戒毒所,采访吸毒人员,并用触人心弦的故事去向同龄人宣传戒毒知识……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就读时的精彩生涯。

上体新闻系是个有些神奇的地方。论学术水平,全国有太多更知名的新闻类院校。但论学生的实践力,上体新闻系还是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或许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影响,从世纪之交到第一个十年,上体新闻系的对口就业数据一直比较漂亮。当年有笑话曰:“海埂基地外簇拥的体育记者们,你捡块石头随便一扔,砸中的基本都是上体新闻毕业生的脑袋。”而这种对投身新闻战线的向往和信心,也影响了包括我在内,一大批“后浪”师弟师妹们。我们当年常常互勉:新闻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如果你一心读到新闻学博士,那恐怕只适合去教新闻了。

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置身亚冠联赛现场实习了。北京奥运会时,也是赴京志愿者之一。在我至今保存的一大堆花花绿绿各大赛会记者证胸卡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我尚处在校生时代,以实习记者身份获取的。个中精彩回忆,短短一则博客实难尽数。

而当我毕业走上正式体育记者岗位后,带教的几名本专业师弟实习生,同样是从大一、大二起,就随我稳定出现在周末的比赛现场,扛着长枪短炮照相器材,在虹口足球场蓝魔北看台招展的旗帜下,穿着记者马甲,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印象最深的两名师弟,毕业后成了一家新成立体育图片社上海站的创始人。

而今,我看到又一批富有更大理想,开创更大事业的“后浪”们,也由衷为他们高兴,更羡慕、尊敬他们。高兴,是因为我认可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行动,一如我们当年那般,不负青春,为中年的自己积累一份难以褪色的回忆;而羡慕和尊敬,是因为我们当年或许只满足了自己接近明星、接近爱好的需求;而他们,却扎扎实实在做公益,去惠及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望“后浪”不负青春 2020-06-19 2 2020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