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每一部电梯都是一个故事

全市首个加装电梯服务中心助力“悬空老人”下楼

本文字数:3030

居民正在加装电梯中心参观

长宁区三泾南宅已建成的加装电梯项目

  □见习记者  翟梦丽

位于凯旋路上的长宁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运营已有2个月,这两个月里,加装电梯中心已经接待超过1000份咨询。每一天都有人前来参观或咨询,中心的6个人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接着电话,一边还要和现场咨询的人沟通。让加装电梯能够3-4个月办下,9个月完成,大大提升了加梯的速度。“有时候虽很忙,但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激动地和我们道谢,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加装电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魏健说。

专业部门干专业事

6月10日上午,长宁区三泾南宅小区的第11部电梯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长宁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以来负责的首个加梯项目。“看到小区里其他楼已经装上了电梯,我就一直盼着我们楼也能赶紧装上,现在真是太好了,之后上下楼就方便多了。”居民王老伯开心地感慨。

据中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效洁介绍,此前,居民需要加梯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居委会,但是居委会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就会引导他们前往加梯中心咨询,加梯中心会从设计、代建、流程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如此一来,居委会的压力得以缓解,同时也帮助居民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当一栋楼的居民有了意愿,首先就会找到居委会。但在商讨的过程中,居民的很多问题也令居委会无从解答。“很多居民觉得我们在征询了,就可以造了,意见就跳跃式地进展到楼梯怎么造。”王效洁告诉记者,“比如有居民会提出来,装了这个电梯,会不会影响房子的通风和采光。我们就希望有一个专业的部门来做解答,现在有了加装中心,在居民提出这些疑问的时候,居委会工作人员就可以引导他们到中心去。”

除了专业问题需要专家解答外,加装电梯涉及到房地局、规土局、财政局、修缮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交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和水、电、煤、通信、绿化、安全测量、地质勘查、设计单位、电梯公司、土建及钢结构、监理单位等等打交道,普通居民想要将其全部做下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长宁区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这样一家专门为老百姓提供专业咨询办理服务的机构。

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走进加装电梯中心,除了现场咨询区外还设有加装电梯成功案例的视频展示区,4种常见老房型加装电梯后的3D模型展示区,以及避免市民办理各项审批事务时来回奔波的加梯综合窗口受理点等区域。中心采用“一门式服务、全流程陪伴、社会化运作、专业化支撑”的服务模式,提供5大项服务:咨询服务、跑腿服务、培训服务、协商服务、监管服务。简而言之,加装电梯中心提供的是一个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

“一开始,居民有了这个意向,我们会接受一栋楼几个人或者居委会的委托,像刚刚动工的三泾南宅就是居委会前来委托我们全程代办处理7号楼的加装电梯事项。”加装中心项目经理张飞向记者介绍道。在接受委托后,加装电梯中心的工作人员会通过居委会,召集需要加装电梯的那栋楼的居民召开会议,向他们详细介绍接下来的所有流程并给出一个初步方案,告知电梯会建在哪,具体有什么影响,并给出费用的具体平摊明细。

对魏健而言,和居民协调是她经常要做的事。一天,70多岁的刘奶奶中午来到了加装电梯中心,家住6楼的她,平常需要接送外孙女上下学,一天上楼下楼至少四五趟,知道有加装电梯后,就迫切地想给自己的楼也加装上一部电梯。然而,和一楼住户的积怨却让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原来,有一次刘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楼下玩耍时,没忍住在一楼的楼道里上了趟厕所,这让一楼的陈阿姨一家大为火光。刘奶奶觉得小孩子难免有些特殊情况,陈阿姨又认为刘奶奶一家没有真诚道歉,一来二去,两家人的矛盾一直没有化解,大小摩擦不断。这一次,刘奶奶一家积极想办成加装电梯,可陈阿姨和她住在同一栋楼另一户的儿子却始终不同意。刘奶奶求助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便和魏健一起进行调解。

“邻里矛盾还是要在装电梯前就尽量化解,不然等正式动工后,再出现反对的意见,阻挠施工进展,会更加麻烦。”魏健给刘奶奶提了3点建议:“你平常和楼下的人碰见了,要主动和人家打招呼啊,不要当作没看见,这一来二去关系也能有进展。还有,你让四楼五楼的人也帮你讲讲和。最后,还是需要居委会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大家有话敞开说,有怨及时诉。”

除了最开始的意见征询,在项目推进中,居民仍旧会有其他问题需要中心工作人员解决。有一栋楼里,一梯四户,在看过初步方案后,有人对电梯的方向提出了异议:“这个电梯不要在东侧,移到西侧去比较好。不然从电梯出来就看得到我们家的窗子,我们的隐私都没有了。”然而,住在西侧的住户也不满意了,想将电梯的位置移到东侧:“放在我们家窗户前不行,太吵了。”双方僵持不下,都不愿意电梯在自己门前。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绝对公平的方法:抓阄。加梯中心又让设计院出了个方案,共两个方案供居民自行抓阄选择,让居民自治的同时,又解决了问题。

各部门协调,化不可能为可能

“我们过去现场勘察一下,大部分就知道能不能装了。”很多老小区老房子因为种种原因,客观上并不存在加装电梯的条件。“比如说,沿街面的房子,道路比较狭窄,一旦加装电梯就会使道路无法通行或挡住消防通道。又比如说,有的楼栋旁有配电房、垃圾厢房等,加装电梯已经没有空间,遇到这种情况,加装电梯是比较难实现的。”

然而,难,也并非不可能。三泾南宅小区,有3块“红色”区域,即被标注了该区域不可加装电梯。然而,随着加装电梯中心、周家桥街道的努力和区政府协助,把这3块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其中,武夷路696弄1、2、3号因为处于市政府规划红线以内,有拆迁的可能,虽然早在2018年就已经做过意见征询,但项目区无奈被搁置。在居委会、街道的努力下,长宁区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考虑到居民有加装电梯的需求,给这三栋楼“开绿灯”。这三栋楼只需要多办理几项手续,就也可以加装电梯。目前。这三栋楼正联合在一起咨询意见,重新协商。

电梯建造好了以后,并不意味着就告一段落。电梯的后续运营还需要电费和维保费,据测算,电费一个月约80块钱左右,维保费一个月400-500元。因此,现下很多居民都想到了引入广告商,利用广告收益用作日后电梯的运营开销。然而,寻找广告商却并不简单。大部分广告商铺广告都是大范围、针对一片区至少也是一个小区的电梯,加装电梯这样单个的电梯很难吸引到广告商。

居委会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积极引荐了相关物业公司,引导居民和物业的广告商联系。同样的,加梯中心的工作也没有随着电梯的建成而终止,他们为居民牵线搭台,替居民搭建了要寻找广告商的平台,寻找到两家合适的广告商供居民自行选择,目前已经替4栋楼的居民成功联系到广告商。

“加装电梯之后,不仅解决了‘悬空老人’下楼的问题,还让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周家桥街道自治办主任俞欣说。在加装电梯前同一楼里面的居民会成立一个微信群,本来大家可能关上门来过日子,谁也不认识谁,有了加装电梯这个事由,有了这个群,邻居们也都彼此熟悉了,哪家哪户需要邻居帮忙关个窗、收个快递,都能直接在群里说,不仅方便他们解决平日里的小麻烦,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甚至于有些加装电梯的牵头人也成了那栋楼里的“领导”,一呼百应。

从2013年星火大厦启动加梯征询,到成立加装电梯自治联盟,2016年第一部加装电梯竣工使用,孵化社会组织“慧加美”,再到今年1月长宁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成立,正如俞欣所说:“每一部电梯后面都是一本书,一个长长的故事,几个家庭的生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每一部电梯都是一个故事 2020-06-22 2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