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过去十多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一届又一届孩子们,都熟悉并热爱着一位来自上海的“张爸”。这位徐汇区田林街道的普通党员、退役军人张志勇,17年来持之以恒为滇西贫苦孩子们公益助学,已帮助了800多名贫困生,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考取了大学,改变了命运。
初三女生险辍学嫁人,他紧急“叫停”
2002年,张志勇因一次自助游与美丽的西双版纳结缘。但他同时也震惊于当地的贫穷,“不少人家只能共穿一条裤子。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面临辍学,为生计奔波,重复不幸的循环。”
张志勇回沪后,毅然作了决定:停止了此前经营状况不错的生意,自掏腰包为公益事业注入“启动资金”。记得刚开始做公益时,张志勇在勐海民政、妇联干部陪同下巡街,随处都能找到困难户,张志勇当场发放善款。后来,张志勇决定把重点放在“授人以渔”。他从教育入手,关爱坚守落后地区的代课教师,资助贫苦而好学的孩子们。
让张志勇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接到当地教育部门的紧急求助:“一名初中女生被家长勒令退学结婚!”张志勇赶忙从上海奔赴当地,发现这名女生的父母因家庭贫穷,想让女儿早早嫁人,只为省去一笔抚养和教育费用而已。张志勇立刻对父母的错误行为“叫停”,一面严肃对他们强调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和国家婚姻法有关规定,一面为女生家庭送上助学金。就这样,这名女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近年来,国家对西部扶贫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努力,张志勇感受很深刻。“虽然如今还有不少孩子需要我们资助,但主要是为了保障他们更好的住校生活。因贫辍学的现象越来越少,是我最大的欣慰。”
此外,张志勇从最早的单打独斗、自掏腰包做公益,到现在成立了公益组织,带领包括在沪外籍人员等各类志愿者一同前往滇西助学,他也感受着上海公益环境的提升。“一次有位爱心人士打车来送衣物,的士师傅一看目的地是张志勇公益社,坚持免除车费,也当作他的一份心意。”此外,徐汇区为张志勇提供了公益孵化基地和仓储空间,用于存放一批又一批运往滇西的物资。
面对疫情,他说:“我是老兵,最能站岗!”
2020年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断了张志勇正在勐海开展的公益项目。眼睁睁看着确诊、死亡数字增势凶猛,他再也呆不住了。小县城的口罩断货了,他赶忙托自己团队在泰国代购。又想到上海的疫情防控压力也很大,他决定马上回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返沪次日,泰国志愿者帮忙代购的口罩到了,张志勇从中捐了500只给社区志愿者,后来又捐了300只给上海南站的志愿者。
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张志勇微信联系了自家所在的田林街道组织部门,要求上交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作为特殊党费。同时他发送了问候和号召给自己上海团队的志愿者,希望大家能够帮助自己的小区抗击疫情。
“令我感动的是,团队志愿者们很快就去所在居委报名参加小区防控服务,其中有不少是新上海人。”张志勇说。居家隔离期满后,他第一时间去社区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报到,要求尽快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他对相关领导说:“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就请派我去哪里。”
从2月10日开始,张志勇在上海南站参加退役军人志愿者疫情防控服务。“我是老兵,最擅长站岗。”张志勇想。可真正开始在上海南站站岗之后,他才发觉这次站岗和从前不一样——六个小时穿着防护服,不喝水不去厕所……为了能让抗疫战友们增强免疫力,张志勇还向他们提供了云南带回的石斛、不老草和普洱茶,送给社区的保安、志愿者、居委会干部,以及上海南站执勤的退役军人。
张志勇说:“我只是千万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在我身后有一个强大有力的群体。截至6月9日,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1.1万多个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42万多人,人均服务73个小时。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随时准备集结出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