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救助困境儿童 让他们更快“回家”

上海将推动多部门协同 力求把困境儿童中转安置周期从2至3年缩短到2至3个月

本文字数:3177

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一对受助双胞胎正在过生日

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受助孩子们正在学习厨艺

  □法治报记者  夏天

2017年7月,“朵朵”案享誉全国,成为上海首例由行政部门申请剥夺困境儿童生母监护权案例;

2018年1月,“安安”案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监护跨省市接力案例;

2018年6月,“冰冰”案为本市居委会出任困境儿童监护人“破冰”;

2019年3月,“旭旭”案成为本市首例将困境儿童监护权转移至其他近亲属的案例……

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促成孩子重新回归家庭,尽快回到正常成长轨道,是上海近年来为困境儿童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昨天,记者走进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探访上海对困境儿童的发现、庇护和安置流程。记者还获悉,上海将在既有基础上,继续推动多部门协同机制,力求把困境儿童的中转安置周期从2至3年缩短到2至3个月。

发现困境儿童:上海有“最可靠的基层力量”

今年初,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三村一居委儿童主任陈静怡在开展社区排摸时,发现一个叫小蓓的14岁孩子突发重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由于其母是智力二级重残无业人员,还身患多种慢性病,其父收入一般,因此突如其来的90多万元医药费开支,让这个本就勉力维持的家庭一下经济垮掉。

“由于某些原因,小荷暂时无法申请本市因病致贫专项救助。于是在这段紧迫期内,我们快速为其办理了其他渠道救助。”陈静怡说。后来等小蓓申请到了因病致贫救助,情况总算稍事缓解。随后,小蓓因种种原因被转到外省接受治疗,又是陈静怡为其办理了异地医保结算。

“作为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专业队伍,本市在每个街道(乡镇)设立儿童督导员,每个居(村)设立儿童主任,负责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现、走访、建档、关爱、救助等日常事务,成为关爱困境儿童最可靠的基层力量”,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陶继明处长说。

据介绍,儿童督导员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开展法规政策宣传、指导管理儿童主任、加强村(居)工作巡查、建立健全信息台账、协调政策落实和社会参与等,推进本乡镇(街道)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儿童主任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信息排查和更新、家庭走访、监护指导、工作报告、政策链接、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场所管理等,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预防宣传、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散居孤儿保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本市已有儿童督导员267人,儿童主任6271人。

困境儿童第一站:温暖的“避难所”

2018年,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以下简称“临看中心”)接收了一名8月龄大的困境儿童小旭(化名)。小旭出生后被亲生父母贩卖,其父母因涉嫌拐卖儿童,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小旭作为被拐卖儿童被警方解救后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法定监护人未明确之前,临看中心作为民政部门担负起临时监护小旭的照料职责。

小旭入院后,临看中心按照工作流程,需对其进行为期10天的医学观察。考虑到小旭是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院方安排护理员对其进行24小时的“一对一”重点看护,确保小旭医学观察期间的安全。

医学观察期结束后,院方根据医务人员、保育员的观察记录,对小旭进行综合评估,选定合适的生活班组。护理部根据儿童年龄、身体状况制定小旭的个性化养育照料方案。医生主要负责小旭的生长发育监测、疾病观察诊治、饮食调理和预防接种安排。

鉴于小旭年纪尚幼,而其生父母处于服刑期间,无实际监护能力,且贩卖子女情节恶劣,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为小旭撤销现有监护人资格,并找寻新的监护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检察机关建议民政部门临时看护机构临看中心提起转移监护权的诉讼。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角度出发,立足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经调查评估,小旭的外祖父母表示愿意承担小旭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两人也具备监护被监护人的身体条件、经济能力,也可以给被监护人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最终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小旭生父母的监护权,指定小旭外祖父母为其新的监护人。

据介绍,临看中心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建成运行,核定床位80张,主要为疑似弃儿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特教等专业服务。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开展疑似弃儿临时照料、协助公安进行寻亲查找和身份确认工作的儿童福利机构。2017年开始,该中心职能进一步拓展,作为市级层面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开始承担本市区域内发现的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儿童的临时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临时生活照料,并为其后续长期安置提供法律援助和生活指导。

由此,临看中心既是一所具有专业养育水平的儿童福利机构,可以提供疑似弃儿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干预、家庭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也成为了一个具有救助保护职能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能够及时为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的、紧急的救助和必要的保护措施。通过一站式受理,临看中心可以同时接收和保护疑似弃儿和困境儿童,并通过司法和行政途径,妥善解决其生活照料和后续长期安置等问题。

据统计,在中心成立至今已接收的疑似弃儿中,有140余名儿童经寻亲查找到监护人,重新回归家庭。其余儿童经公安部门确认为弃儿身份,转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两年多来,临看中心已接收困境儿童40余名,其中30余名儿童回归原生家庭;4名儿童由于监护人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已通过司法途径(法院判决)的形式,转移监护权,重新指定监护人。

“中转站”的自白:希望孩子快回人生正轨

“避难所”也好,“中转站”也罢,当困境儿童有了给他们遮风挡雨的第一站,如何让他们的生活尽快回到正轨,成为上海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之一。

2018年6月,临看中心接收到一名约2岁多的偏远省市弃儿(疑似)。按工作流程完成寻亲公告后,因派出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有关该儿童的疑似监护人线索,无法出具确认弃儿身份证明,因此该儿童无法按照弃儿流程转送市儿童福利院。

该疑似弃儿为一名正常男童,2015年12月出生(估算)。2018年6月在静安区被发现,由所在区的属地派出所接报出警后作为弃儿(疑似)送往静安区定点医院进行体检,经体检合格送入儿护中心进行临时看护,入院后取名“冬冬”  (化名)。

冬冬入院至今两年多,在临看中心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良好,渐渐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性格也很开朗。

在此期间,公安部门也加大了对其监护人的查找力度。冬冬被遗弃时,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基本信息为儿童及其母亲姓名,以及其母亲因被公安机关抓获,无人照顾该儿童,希望给予帮助等信息。经后期调查获悉,黄浦分局抓获一名涉嫌贩毒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疑似冬冬母亲。该女性犯罪嫌疑人由黄浦区人民法院审判,获刑1年7个月。

随即,公安部门将冬冬血样送DNA数据库比对,与一名女性比对成功。该女性和黄浦法院审判的女性犯罪嫌疑人身份证号一致,照片也相符,冬冬母亲基本确定。由于该女性是外省市户籍罪犯,刑期超过1年,已被送回原籍,关押在当地女子监狱。

随后,公安部门前往冬冬母亲(疑似)服刑所在省女子监狱采集血样,同时在当地对其他可承担冬冬实际照料责任的人员开展调查,最终找到了冬冬的外公(疑似),在确认其愿意照料冬冬后,采集了血样。经DNA鉴定,确认了冬冬、冬冬母亲、冬冬外公祖孙三代的亲子关系,冬冬终于可以回到家人身边。

鉴于冬冬的外公不便来沪接回孩子,由上海公安和儿护中心负责护送冬冬回原籍。受疫情影响,护送计划预计7月上旬完成。

冬冬原本不幸的命运,在上海的2年时间里得到了拯救。但陶继明指出:“现在,我们对困境儿童的背景排查、中转工作通常要花费2-3年时间。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时效性,能否将这一流程压缩进2-3个月以内,以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的人生流程?例如,协调公安机关迅速查明孩子的背景,协调监狱管理局迅速给出孩子父母的服刑状况,等等。这需要我们多部门的通力协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救助困境儿童 让他们更快“回家” 2020-06-23 2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