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垃圾分类将满一年,成绩单如何?

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2018年的15%倍增到90%

本文字数:900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本报讯  垃圾分类即将迎来周岁,当前的垃圾分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和新挑战,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昨日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表示,今年,上海将围绕巩固提升分类实效,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居住区和和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85%以上。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已经差不多一年时间了,上海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针对该问题,邓建平表示,经过一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实践”逐步形成,垃圾分类进入了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时期。他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可以用数学方法概括即“加、减、乘、除”。

“加”是指资源化利用实现增量,截至今年5月,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6266吨/日(同比增长89.2%),湿垃圾分出量9796吨/日(同比增长了58.9%),有害垃圾分出量3.1吨/日(同比增长18倍),资源化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减”则是干垃圾处置量减量为15351吨/日(同比下降25.4%);垃圾填埋处置比例下降,从41%下降到20%;“乘”是垃圾分类社会效益倍增,市民垃圾基本养成分类习惯,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2018年的15%倍增到90%;“除”是环境污染点大幅减少,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后,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废物箱减少后,道路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保持良好;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以某焚烧厂为例,垃圾分类以后二恶英监测浓度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又下降约90%。

此外,邓建平透露,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城市中的公园”逐渐转型为“公园中的城市”。当前,全市城市公园达到352座,郊野公园达到7座,国家级森林公园4座。邓建平介绍,今年全市还将新增城市公园50座,到“十三五”末,全市城市公园总数将达到400座。“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完善由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以微型(口袋)公园、立体绿化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多要素的公园城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各类公园数量总数达到1000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 垃圾分类将满一年,成绩单如何? 2020-06-30 2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