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他首创“网红猪”通俗垃圾分类法

——记闵行区古美社区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广成

本文字数:1676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截至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满一周年,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去年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从刚开始对垃圾分类什么概念都没有,到现在大部分上海人都“拎得清”,志愿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猪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吃的是干垃圾;黑桃代表干垃圾、红桃代表有害垃圾……从养猪场想出“网红猪”通俗垃圾分类法,到改编“垃圾分类扑克牌”,闵行区古美社区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广成是一名“环保达人”。

十年前,他就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连续7年为街道义务进行有害垃圾的挑拣分类和清运、建立绿化垃圾处理场,以公益价格,为各小区处理绿化垃圾……近日,记者走近牛广成,听取他的故事。

网红垃圾分类法的创始人

“猪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吃的是干垃圾,猪不能吃的是有害垃圾,能卖出去换猪的是可回收物……”2019年,上海垃圾分类刚推行之始,一段话风靡了上海摊,不少市民直呼“原来垃圾分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这段话的背后创始人就是闵行区古美社区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广成。2010年,古美成为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街道,牛广成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并收编街面零散的废旧物品收购人员,建立统一队伍,进行统一管理。

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先得学会如何分类。当时牛广成所在的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还比较传统,对“垃圾分类”这一概念,不是很明白。“有一次我去金山朋友的养猪场,看着猪在吃蔬菜或剩菜剩饭,就突发奇想垃圾五分类:猪吃的是厨余果皮,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吃了中毒的是有害垃圾,吃了流血的是废旧玻璃,把废品卖掉去买猪肉,废品就是可回收物。”牛广成表示,当时这个场景对自己启发很大,他结合古美社区的特点,以猪为媒介进行讲解,居民们豁然开朗。

后来,这一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法也成了全国网红。

改编“垃圾分类扑克牌”

垃圾分类扑克牌、具有语音播报功能,在夜晚还能发光的太阳能垃圾桶、多款具有人脸扫描、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垃圾箱,鱼草共生的  “系统循环链系统”……如何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垃圾分类”这一概念,为此,牛广成被  “逼成”了一个颇具创意的发明家。

黑桃代表干垃圾、红桃代表有害垃圾、梅花代表湿垃圾、方块代表可回收物,正好契合上海垃圾四分类标准颜色,每张牌上都有对应物件的图片与名字……由牛广成设计的垃圾分类扑克牌成了上海推广垃圾分类的网红产品。这些发明也印证了那句话: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此外,在抗疫期间,牛广成还义务调配车辆、组织志愿者,为街道运送帐篷、口罩、消毒液等各类防疫物资,并为集中隔离点运送物资,设置隔离围栏等;多次出动铲车、吊车等,应急调整红绿灯、处理掉落的高压线通信线等;积极捐款捐物,向街道捐赠一批防护服、酒精、消毒液等紧缺的防疫物资;组织团队志愿者支援社区防疫一线,开展门岗值守等志愿服务工作。疫情期间,社区里平日老人上下楼的“爬楼机”暂停使用,为解决老人就医难题,牛广成还带领团队志愿者,背扛病残老人上下楼就医,被居民亲切地称为“人肉爬楼机”。

从“分类”向“源头减量”转变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执行垃圾分类以来,牛广成又开始进一步引导居民从“垃圾分类”向“垃圾源头减量”转变,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牛广成志愿创建“上海无废环保”,志在推进上海无废城市、无废城区、无废社区、无废单位、无废楼道、无废家庭……同时,他又联合各方志愿者,筹建上海首家“废旧闲置物品基地”  “垃圾源头减量科普基地”“废旧小制作基地”  “环保志愿者服务基地”等,立志将环保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

垃圾分类已迎来一周年,下一步,垃圾分类该往哪个方向走?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已有10年垃圾分类志愿者经验的牛广成,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我觉得还是应该要做到前端减量。比如说,果皮蔬菜,有些东西根本不需要产生到居民家里,有的在田间地头就可以想办法提前做到减量化。”牛广成表示,除了做到前端减量,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让市民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他首创“网红猪”通俗垃圾分类法 2020-07-06 2 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