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2018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当天下午,85后女孩陈聪聪作为首批员工之一,进入上交所注册制筹备组。如今,陈聪聪已是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高级经理。从规则空白到数十易其稿,最终探索形成系列规则,再到探索审核标准,陈聪聪与同事们共同开启了与时间赛跑、向资本市场交出合格改革答卷的奋斗征程。
填补空白
一部规则修改几十稿
成为首批加入上交所注册制筹备组的员工,陈聪聪是 “有备而来”。2013年宣布即将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从那时起,陈聪聪已经参与一个四五人的小组,研究境外相关实践。2015年正式启动注册制改革,她便是注册制改革筹备中心的一名员工。时间来到关键的2018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被确定后,陈聪聪第一时间被调回筹备组,当时筹备组只有7个人。团队成立后,分为规则组、系统综合组与审核标准制定组,陈聪聪与2个同事分属规则组。
“科创板是试验田,我们就是要先尝先试,有些规则你只有试过后,才知道它适不适合中国国情。”尽管陈聪聪这样说,但对规则的制定却相当谨慎。她和同事们每写一稿,大家就集体讨论,不断修改,有些问题需要修改十几稿甚至几十稿。“监管规则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我们对每一条都非常谨慎,必须经过反复讨论修改。”
刚开始的4个月,每周只休息一天,每天加班到12点,对陈聪聪来说是工作常态。高强度工作下,家中1岁大的孩子只能交由阿姨照顾。“当时筹备的时候孩子是一岁,其他同事的孩子也都年龄相仿,他们都是一帮科创班宝宝。”陈聪聪打趣道。
就这样,陈聪聪同团队一起填补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规则空白。在国外没有现成模式、国内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形下,成功起草形成科创板股票上市审核规则、审核问答规则等重要业务规则,为科创板改革顺利推进夯实了规则基础。
趟出新路
审核守住资本市场初心
在审核问询期间,陈聪聪还成功协调解决了科创板上市的首家红筹企业过程中一系列规则及实操问题,为红筹企业登录中国资本市场趟出了一条新路。
在审核规则中,对于境外未上市的红筹企业,有相应的市值、营业收入的上市标准。但同时,企业需要达到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由于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业绩波动明显,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要如何把好关,细化操作层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审核过程中,陈聪聪与团队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该公司报告期内三年业绩确实在增长,但最近一期业绩又出现下滑,不满足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上市标准。“但对于一个优质的半导体行业公司,还是要大力支持他们走通走向资本市场。”因此陈聪聪和同事们与证监会发行部进行了多轮沟通,商讨在整个行业面临业绩下滑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下,如何考虑这些企业符不符合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标准。这样一来,是不是堵死了整个行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道路?
“资本市场的初心不是这样的。”陈聪聪解释,在审核标准上,既要考虑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也要考虑他所处的一个阶段,以及行业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性。因此,上交所在这个方面细化了一些非常细的标准,今年6月5号发布了一个红色通知,打通了红筹企业回归的路。
此外,由于红筹企业的注册地在境外,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相关适用法律与境内的公司存在差异,为让投资者看清差异在哪里,审核过程必须对他们的招股说明书进行充分把关,让投资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