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网络社交、扫码支付、智慧出行,这些对于一个熟悉网络的“现代人”来说早已是小菜一碟,不足为奇。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却仿佛是一道道“网络鸿沟”和“数字障碍”,时时困扰着他们。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我国,全世界很多银发族都无法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便利,本期“域外之音”介绍的就是各国政府和机构如何出谋划策化解这一困境。
家里的老人时常为此而烦恼。尽管他们已逐渐学会了用微信社交,偶尔也在尝试电子支付,但始终不能得心应手。这不仅因为多年的习惯使然,生理上的老化同样也在阻碍着他们。别的不说,当视力越来越差,手机上的字看起来都费力,再加上手指已不再灵便,操作起来难免频频出错。如此吃力,对各种软件又不够熟悉,哪怕出现一点小问题都会让他们手足无措,只能向晚辈求助。这样的尴尬和困窘,必然导致不少老年人对网络产品产生抵触心理,更不用说那些连基本操作都不会的老年人了,要想帮助他们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除了观念上的同步外,还需要很多软件在操作上更贴心才行。
摆脱“数字文盲”的身份,不仅需要家庭年轻成员耐心地帮助,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一方面,操作系统应该对老年人开放更便捷、更简单的模式,让他们不会因为一些简单的问题就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包容度,甚至尊重老年人“落伍”的自由,在很多方面保留多元化的可能,不要什么都一刀切,只图自己方便,而忽视甚至歧视老年人。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